|
||||||
|
風投折戟互聯網醫療,大廠還在持續下注摘要:
近日,消沉已久的互聯網醫療又泛起了波瀾。
8月20日,“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健康”)發布2024年中期業績,期內營收20.93億元,同比下降5.8%;凈利潤6062.9萬,調整后凈利潤近9000萬,這是其港股上市六年后首次實現盈利。
但與此同時,另一家互聯網醫療明星公司好大夫在線又被傳出收購消息。但這次的收購方并非之前熱議的百度、京東、阿里等,而是螞蟻集團。
互聯網醫療一度被資本市場看好,但從興起、繁榮到目前的調整,商業模式始終是困擾發展的難題。
互聯網醫療繼續出清
平安健康的盈利并未給長坡厚雪的互聯網醫療賽道注入太多信心,反倒是好大夫在線的收購消息讓諸多業內人發出了感慨。
在平安健康8月21日召開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平安健康董事會主席兼CEO李斗說,“2024年中期實現盈利確實來之不易,主要得益于戰略業務的穩健發展和運營效率提升兩方面因素。”
從業績指標來看,今年上半年,平安健康實現凈利潤超6000萬元,調整后凈利潤近9000萬元。盡管盈利轉正,但上半年平安健康業績表現為“增利不增收”,平安健康營收20.9億元,同比下降5.8%。
“這個賽道已經投了這么多年了,都沒跑出來模式,唯一阿里和京東那都是靠自帶流量在掙錢。”一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投資人向中新健康說道。
有報道顯示,過去三年中,互聯網醫療領域中單個企業市值急劇縮水超過4000億。行業企業估值從最高時5000億到目前600億,估值縮水約90%。
業內分析認為,在沒有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之前,互聯網醫療的出清恐怕還會繼續加劇。
國外亦是如此,Teladoc繼2023年初裁員后,于今年1月再次進行裁員;聯合健康旗下Optum于今年4月中下旬發布消息進行裁員;沃爾瑪和沃爾格林也進行了關店和裁員。
大廠加注醫藥電商
作為最早一批創立的標志性互聯網醫療企業,好大夫在線或許更能代表互聯網醫療行業目前的處境——不賣藥,還能怎么辦?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堅持好大夫“三不”:不賣藥、不自建線下醫院、不做醫療廣告,只靠醫生在線問診服務收費,但盈利始終是企業發展的沉疴。近年來,經歷融資困難、裁員、轉型,最終“賣身”大廠。
中新健康記者注意到,在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中已經看到了“好大夫在線”的鏈接頁面,相關專家信息和平臺數據也已經被搬運到了頻道,醫生們提供的線上問診服務主要包括圖文問診和電話問診。
互聯網大廠們一直放不下互聯網醫療。除了阿里、京東、美團這些先行者們,抖音、小紅書、快手也在加速押注。只不過,他們變現的發力點主要還是停留在醫藥電商方面。不久前的西普會上,快手發布“雙百計劃”——打造100個工業藥企品牌標桿以及100個快手電商健康爆品。
“大廠的優勢在于流量。”前述業內人士表示,習慣于靠C端流量掘金的互聯網邏輯未見得能夠適用于醫療行業。除了賣藥以外,醫療服務的B端離不開長期投入。這種周期長匯報慢的特點,互聯網企業背后的資本恐怕等不了。
另外,隨著線上醫保支付的逐漸推開,以及網絡購藥行為的越來越普及,對網絡售藥的監管進行升級勢在必行。
近期,湖南、海南、廣西、江西、云南五省相繼發布藥品網絡銷售新規,均涉及到了監管內容,包括強化第三方平臺“管理者”責任充分發揮平臺管控作用;壓實藥品網絡銷售企業責任,規范網絡銷售行為;強調處方藥網絡銷售實名制,確保電子處方和處方藥銷售規范等要求。
搭上AI便車能否講出新故事
“現在我倒是覺得并不是說互聯網醫療不在風投賽道上,應該是說換成了AI輔助診療這個賽道。”前述投資人表示。
在他看來,互聯網醫療商業化難以解決的痛點——醫生,有望在AI技術發展下得以破局。有了AI醫生,成本可以大幅下降。
他認為,原來互聯網醫療掌握流量賽道,不是硬醫療資源,與后面的產業沒有直接聯系。但有了AI問診,將有力支持各級醫生的診療工作,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解決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在這場戰爭中,前面的賽道基本上已經結束,原來大家都在爭奪互聯網醫院的牌照,現在大家都不做了。”
除了打造超級AI醫生以外,他還指出,業內下一步是從C端出發向AI方向發展,更加關注患者的需求,重構平臺的業務路徑,從而增強他們的決策路徑。不過,他也表示,to C的業務仍面臨如何解決支付方的問題。因此,能否規模化付費是一個難題,僅靠燒錢是不夠的。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