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細看國內抗腫瘤藥市場:樣本醫院主流品種與單抗類、替尼類銷售表現摘要:
醫藥網5月30日訊 當前,惡性腫瘤等疾病已成為中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癥死亡率居高不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在此背景下,全球抗癌藥市場正處于急速增長期,短短5年內,全球抗癌藥銷售額翻了一番,遠超其他藥物的增長速度,2020年全球抗腫瘤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00億美元。
據全球癌癥發病和死亡預測數據,預計2020年全球癌癥發病人數約1650萬,死亡人數將達1036萬人,中國2030年癌癥發病人數500萬,死亡人數將達386萬。據IMS數據,2012-2016年中國抗腫瘤藥市場規模由603億元增長至110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5%。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可達1447億元,未來十年市場空間依然很大。
從全球研發現狀來看,目前全球共有5個PD-1(L1)單抗獲得FDA批準上市,2017年5個藥物全球銷售額累計近百億美元。此外,CAR-T為靶點細胞治療產品,FDA已經批準兩個產品上市。隨著國內企業研發實力的提升,國內企業跟進PD-1、CAR-T等國際前沿療法的速度越來越快,國產品種有望和進口品種在同一起跑線展開競爭。
國內外市場區別在哪兒
目前我國抗腫瘤藥品類繁多,包括抗代謝類、植物類、烷化劑、抗腫瘤抗生素、鉑類、激素類、單抗類、蛋白激酶抑制劑類、免疫調節類以及中藥制劑等。除了免疫制劑等輔助用藥之外,抗代謝類制劑的市場份額最大,增長較為穩健。植物類制劑市場規模排第二位,未來仍可保持較快增長。烷化劑類、抗腫瘤抗生素類、鉑類藥物近年增長趨緩;單抗類藥物將是未來最大增長亮點;中藥制劑在腫瘤輔助用藥領域的增長潛力較大。
國內抗腫瘤藥市場與全球相比相對保守。在國外,單抗藥物已主導整個市場,而國內還是傳統藥物一統天下,抗代謝類、植物藥類和烷化劑類藥物占比超過50%。國內外市場另外一個巨大差異是,國內市場植物藥占比高,達到19.3%,主要有紫杉醇、多西他賽、培美曲塞、替吉奧等大產品,這也是國內整個藥物市場特色之一。
國內植物藥仍是主流
2017年,進入國內樣本醫院前10位的抗腫瘤藥和免疫調節劑產品各5個:植物藥2個,紫杉醇用藥金額20.4億元,增長率為8.2%,多西他賽13.1億元,增長率為0.7%;抗代謝藥2個,培美曲塞14.2億元,替吉奧11.7億元,增長率分別為4.2%和9.1%;烷化劑1個,奧沙利鉑9.8億元,增長率為5.67%。涉及的免疫刺激劑有5個,人免疫球蛋白用藥金額14.1億元、胸腺肽α1 12.5億元、胸腺五肽10.6億元、康艾8.9億元、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8.3億元,增長率分別為8.5%、-0.8%、-27%、-9.3%和-5.0%。
目前我國腫瘤藥市場上表現突出的產品有紫杉醇、培美曲塞、替吉奧等多個重磅產品,而免疫調節劑用藥金額大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從樣本醫院數據來看,國內抗腫瘤藥市場仍以植物藥和抗代謝類藥物為主流。
進口藥壟斷靶向藥市場
目前靶向抗腫瘤藥物作為市場份額增速最快的藥物,未來毫無疑問也最具潛力,而靶向治療也會成為引領創新藥物的發展驅動力。近年來,國內靶向抗腫瘤藥研發熱潮已經進入收獲期,靶向抗腫瘤藥獲批呈現井噴趨勢。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2017年,抗腫瘤藥市場上的進口獨家單抗產品主要有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西妥昔單抗、巴利昔單抗、托珠單抗6個產品。國內企業產品有尼妥珠單抗、碘[131I]美妥昔單抗2個產品。
2017年樣本醫院進口腫瘤單抗類產品生產企業中,進口企業有6家,國內企業2家,其中進口企業產品銷售額28.8億元,占據94%。國內單抗類產品銷售額1.7億元,占據6%。可見在國內抗腫瘤單抗類用藥市場上,外企依然占據著壟斷地位。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我國上市的抗腫瘤替尼類產品有18個。2017年,伊馬替尼銷售額為7.0億元、吉非替尼4.2億元、埃克替尼3.0億元、索拉非尼1.9億元、阿帕替尼1.6億元、尼洛替尼1.3億元、克唑替尼9816萬元、厄洛替尼9643萬元、舒尼替尼7956萬元、達沙替尼5083萬元、拉帕替尼2048萬元、阿昔替尼890萬元。
2017年新進口上市的產品奧希替尼、阿法替尼、瑞戈非尼、伊布替尼、蘆可替尼五個產品在樣本醫院已有銷售,其中表現較為突出的為奧希替尼。而勃林格殷格翰2017年9月獲批上市的尼達尼布在樣本醫院還未有銷售數據。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