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家醫保局第一標:低價死還是大利好?摘要:
醫藥網9月14日訊 9月11日,國家醫保局在上海召開了關于國家試點藥品集采工作的座談會。此次座談會圍繞國家試點集中采購藥品展開,醫保部門在會上公布的采購方案與目錄迅速在醫藥圈內流傳開來。
雖然接近醫保局人士向健康點表示,該方案仍在征求意見階段。但這份文件將組織4個直轄市,7個副省級或計劃單列城市在中秋后國慶前組織帶量采購試點,目標直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通用名下的33個藥品,包括過專利期的原研藥、參比制劑及通過評價的仿制藥。有分析人士認為這11個城市的市場容量,預計約占國內相關藥品市場60%的份額。
有媒體認為原研藥將大受沖擊、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將利好;另一方面,也有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企向健康點表示,其產品如果中標可能會遭遇“低價死”、“市場份額丟失”;還有專家表示,如果仍然采取“唯低價是取”的原則,藥品質量風險也可能進一步提升。
原研藥企將采取不同策略 未來市場仍有不確定性
相對于目前已有的京津冀跨區域采購組織、“三明聯盟”等,這次的國家試點是由國家醫保局組織,采取聯盟采購的形式。此外,國家集中采購僅是試點階段,目前由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沈陽、大連、廣州、深圳、廈門、成都、西安7個省會城市,共11個城市作為集采試點,根據流傳出的征求意見稿披露,采購目錄中有33種藥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目錄內的33種藥品全部來自于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其中蒙脫石散、瑞舒伐他汀、頭孢呋辛酯3種藥品已經有3家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阿托伐他汀、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卡托普利片等3-5種藥品已經有2家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
在采購形式方面,方案根據入圍的生產企業數目,按照不同的競爭狀況分類施策,設定不同的集中采購形式。入圍的生產企業在3家及以上的采取招標采購的方式;入圍生產企業為2家的,采取議價采購的方式;入圍生產企業只有1家的,缺乏競爭,采取談判采購的方式。
業界有聲音認為,國家集中帶量采購對原研藥是一記“重拳”。而上述藥企負責人表示,對原研藥的打擊或許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在國家帶量采購余下的30%-40%市場以及十一城以外,原研藥仍有可能保住一定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也向健康點表示,不同原研藥存在不同情況。價格與仿制藥相差不大的原研藥可能會選擇降價,從而爭取試點城市的市場,而價差較大的原研藥則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此次上海會議流傳出的會議紀要顯示,醫保支付標準或將與藥品中標價格實現統一。患者使用高于支付標準的藥品,超出支付標準的部分由患者自付,引導醫療機構及患者形成合理的用藥習慣。原研藥和仿制藥價差大的產品,給予2-3年過渡期,逐步實現醫保支付價趨同。
2015年發改委等7部門發布《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之后,發改委不再管藥品價格,藥品價格基于市場競爭價格形成藥品支付標準。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早已取消,而截至目前,醫保支付標準近兩年還沒有正式出臺,處于“難產”狀態。
一位藥品采購專家表示,一旦醫保支付標準設立,高于支付標準的部分由患者自行承擔,這對于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目前來看,不同企業會考慮采取不同的策略,是否降價仍取決于企業對其產品市場的評估。但醫保支付標準仍不確定何時能出臺。上述企業對此也有著同樣的憂慮。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原研藥,第一波影響會在此次國家集中采購中體現,而此后各地政府為完成采購量而做的行政干預將對原研藥產生第二波影響,而醫保支付標準的出臺,則會是第三波。
部分中標藥品可能遭遇“低價死”
對于產品已經獲得穩定市場的藥企,他們還有更深的顧慮。
“對我們做一致性評價是一種打擊”,這位企業負責人向健康點表示。她對國家帶量集中采購持悲觀態度。
“還是拼價格”,該藥企負責人說道,如果降價中標后,醫生不愿意用,反而使用其他高價藥品替代,對于已經在國內有穩定市場的這家藥企來說,藥品可能面臨“低價死”、“丟失市場份額”,而其他未中標的,或者市場份額低的,甚至沒有通過一致性評價的高價藥或許反而會獲得一定的市場。
以他汀類藥物為例,此次國家集中采購的他汀類藥品有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上述負責人表示,這兩個藥品低價中標后,醫生可能會選用其他高價藥替代,而這兩類藥品可能遭遇“低價死”。
帶量采購是此次國家試點的一大亮點。流傳出的征求意見稿顯示,在公布33類藥品的同時,也公布了采購量。多位藥企負責人向健康點表示,采購量低于預期。
流傳出的會議紀要顯示,以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70%估算,據此與生產企業簽訂帶量購銷合同。而剩余用量的30-40%,各醫療機構仍可采購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的其他中標、掛網品種。
如何保證藥品的量?流傳出的會議紀要顯示,對于不按規定采購、使用的醫療機構,在醫保總額指標、地方對公立醫院改革的獎補資金、醫療機構等級評審、醫保定點資格、國家及地方重點專科評定和復核、醫療機構負責人目標責任考核中予以懲戒。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品間替代是目前帶量采購所遇到的難題。藥品低價中標后,醫生仍有其他可替代的高價藥寫進處方,而最后導致的是品種萎縮,進而行政力量會干預藥品的品間替代問題。她認為,破解之道在于,應當在同一領域藥品全部完成一致性評價之后再去做帶量采購。
對于此次公布的藥品采購量,上述藥品采購專家表示,醫院更傾向于少報量,以便留有余地。但來自業內的專家則表示,此次采購量比較接近真實數據。
該業內專家表示,此前上海在施行帶量采購時,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一年的采購量。而在此期間,上海通過采取對未完成采購量的醫院進行通報等一系列行政方式來督促醫院使用中標產品。
上述企業負責人則表示,中標后的實際銷量,還得看政府的措施是否完全實施。但她也認為,如果中標后反而失去市場,對于企業進行一致性評價是一種打擊。
實際上,各地對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的傾斜政策也在陸續落地。
今年8月9日在江西省醫藥采購服務平臺上公布的江西省藥品招采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顯示,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同時,對于已有3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暫停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的網上采購資格,也不接受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的動態增補報名申請。而上海則是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口服制劑不予再注冊。此外,遼寧、浙江等省份都發布了類似政策,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會引發更多地區“效仿”。
此外,醫保支付標準被上述企業負責人認為是解決“低價死”問題的一種辦法。但無論是健康點采訪的企業還是專家,都認為醫保支付標準的出臺仍有諸多不確定性。
此外,有媒體預估,國家集中采購的藥品價格降幅可能達到10%到40%。會議上透露出的消息也顯示,醫保部門希望國家集中采購“逐漸擠干藥品價格中的水分”。業內人士認為,藥品價格肯定會降,但降的是價格還是質量,仍是一個問題。降價的同時,藥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可能反而會提升。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