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為什么診所門診量爆棚 村衛生室卻越來越少摘要:
醫藥網9月30日訊 不知道這幾年大家注意到一個問題沒有?在鄉村,大街的診所越來越多了,門診量不斷上漲;而村衛生室卻越來越少,甚至門可羅雀。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據國家統計信息中心最新數據披露,2018年1-6月,在診療人次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1.8億人次,同比提高2.1%,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億人次,同比提高8.9%;鄉鎮衛生院5.2億人次,同比提高3.0%;村衛生室診療人次9.0億人次。
我們單獨把上半年村衛生室門診量和診所的門診量對比下:診所診療人次3.2億人次,同比增加5.3%。村衛生室診療人次9.0億人次,同比下降3.2%。
通過這個數據我們能看到,診所的門診量在劇增,而村衛生室的門診量卻在下滑(且是所有醫療機構中唯一門診量下滑的機構),這也證明了大家之前的感覺是準確的。
雖然目前村衛生室是屬于公益事業單位,但大部分都自負盈虧,所以大家把村衛生室也叫做村診所,既然都是診所,那么村衛生室的診所怎么和個體診所在門診量上升的趨勢上有這么大差距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下面幾個因素:
為什么村衛生室門診量下滑?診所門診量爆棚
第一,村衛生室數量在嚴重下滑,導致總門診量數據不理想
與2017年5月底比較,一年內,全國診所(醫務室)增加了11787家,村衛生室卻減少了5101家。所以村衛生室數量的減少,直接影響總門診數據。
第二,村衛生室用藥限制,診所更靈活
那么我們從細節上來看,到底是什么導致村衛生室門診量和診所門診量發的呢?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基藥。
自從基藥政策實施以來,村衛生室只能用基藥。基藥的出發點是好的,讓患者用上安全廉價的藥品,切斷以藥養醫的鏈條,但是由于基藥實施環節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基藥品種不全,基藥配送不及時、部分藥價高等問題,掣肘了村醫用藥。
甚至有村醫反應,當地連藿香正氣水、創可貼都很難保證供應;這樣就會出現村民來看病,卻無藥可用的現象。一次兩次村民可以理解,但次數多了,患者就不愿意來了。
相反,由于診所沒有基藥目錄的限制,品類齊全,即使藥價微高些,但是能滿足患者及時用藥的需求,患者也樂于去診所。
第三,服務重點轉向公衛,導致患者流失
還有一個影響村衛生室門診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村醫之前是以門診量為主要經營項目,現在轉為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要服務。
隨著我國新醫改的推進,醫改的方向從以疾病為中心逐漸轉為以人民群眾健康為中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國家先后出臺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些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占用了村醫大量時間,包括建檔、隨訪、慢病管理、簽約等工作,也包括近期大家正在忙的健康扶貧工作。
雖然國家對基層的定位是診療和公衛并齊,但公衛工作的繁瑣,任務量大,為了達到各種指標,必須花費大量精力,這導致所有村衛生室都將工作中心轉向了公共衛生工作,基本診療工作弱化了。
患者到村衛生室就診,但醫生很可能在隨訪的路上,不在家。這樣,在患者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會導致患者對你的依賴降低,患者會流失,門診量也就出現了下滑。
第四,取消輸液限制,村衛生室無特色經驗項目
最后一點,就是診療特色的問題。之前大部分村衛生室還是以打針輸液為主,但隨著近年國家對輸液的限制,尤其是抗菌藥物必須備案才能開展的約束,導致大部分村衛生室都不能輸液了。
這對長期以來以輸液為主要盈利項目的村衛生室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而近年在診所經營上,診所醫生更懂得服務思維,以患者需求為主,主要需求專科發展特色門診,尤其是以中醫藥診療為主的診所,門診量都爆棚。
以上這些因素就是診所發展勢頭猛烈,村衛生室門診量萎靡的主要原因。但從實質上來看,我們居民的健康素養還有待提高,對健康管理的需求是建立在看好病的基礎上的。
所以,當前患者的實質需求就是以“看好病”為主,誰能把患者的病看好了,誰就贏得了市場。
從長遠上看,村衛生室是公益單位,還是要以群眾健康管理為中心,這也導致了其門診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上漲,甚至會持續滑坡;而以治病為主的診所或更有發展優勢。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