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年采購500億!廣東耗材交易哪些巨頭爭霸?摘要:
醫藥網12月4日訊 掛網集采有力促進了醫用耗材價格透明,規范了采購行為,降低耗材價格虛高,各地近年來積極探索“兩票制”“雙十制度”“百分制”“備案采購”等器械耗材采購政策模式,國家和地方“以量換價”和“強化監管”態度明確。12月2日~3日,第四屆“中國藥品交易年會”在廣州召開,圍繞“智慧產業、健康未來——新時代•新突破•新平臺”主題,聚焦醫藥政策新形勢,以廣東、福建等為代表的醫改先行區,正在把握穩中向好的市場結構性改革機遇,加速行走在醫用耗材陽光采購的道路上。
成績:基本實現全省線上采購
力求充分擠出醫用耗材可能存在的價格水分,是各省出臺耗材采購政策的初衷。2016年7月5日,《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九部門關于廣東省醫療機構醫用耗材交易的辦法(試行)》出臺,依據方案,廣東將通過全省集中的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臺,開展醫用耗材掛牌、成交、采購、配送和結算等交易活動。
在本次大會同期舉行的“醫用耗材高峰論壇”上,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交易部經理陳丹發言表示,2016年10月份省采購平臺正式啟動耗材掛網采購,省內企業和醫療機構陸續對接線上交易,2016年11月、12月兩個月的交易額就達到了13.86億元。“2017年全年耗材交易金額為236.5億元,2018年1月~10月,耗材交易金額已經突破了預期的500億元,達到537.98億元。”
除了交易金額猛增,參與交易的醫療機構數量同樣大幅提升。廣東藥品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參與耗材交易的醫療機構數量僅為828家,2017和2018年數量分別增加到1259家和1693家,現在省內基本實現醫療機構的醫用耗材都在交易平臺線上采購。
除此之外,參與交易的配送企業和生產企業數量也實現幾何量級的倍增:2016年,參與交易配送企業數量為1663家,工業企業數量為2013家;2018年,參與交易配送企業數量增加到3656家,工業企業數量增加到4439家。
亮眼數據背后是采購規則的精細化設定。廣東醫用耗材采購參照藥品采購的規則,采取“雙信封”制度,經濟技術標評分包括:產品認可度(35分)、企業銷售規模(35分)、產品質量認證情況(10分)、產品質量抽檢情況(10分)、配送及時率(10分);商務標評審階段,候選產品2個及以下的,選擇報價最低的為交易品種,候選產品3個以上的,選擇報價量最低和次低的為交易品種。
陳丹指出:“通過經濟技術標,可以把一部分優秀企業篩選出來,如果同組有效報名產品數在5家以內,經濟技術標不淘汰直接入圍,而同組有效報名產品數超過5家以上,經濟技術標淘汰率可以在50%左右;商務標階段,醫療機構必須優先采購最低價品種,但考慮到耗材的實際臨床需求,候選產品超過3個的品種,醫療機構可根據情況選擇次低價品種,但次低價品種采購量不得超過醫療機構報量的30%。”
數據:進口產品銷量依然強勢
思考:醫保控費如何把握先機
日前,全國31省市自治區機構改革方案全部獲批,地方醫保局密集掛牌,其中近半的醫保局高配為正廳級。業內普遍認為,高級別醫保局在對接監管和市場領域將擁有更多“話語權”,便于醫保工作的落地開展,更好地履行支付方職能。
除了廣東省,福建省作為醫改“明星”,醫用耗材陽光采購舉措一直備受行業關注。為進一步加強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的合理使用,規范耗材購銷行為,今年7月,原福建省醫保辦發布《關于開展醫療器械(醫用耗材)陽光采購結果全省共享工作的通知》,該項工作如今正在落地之中。
“陽光采購全省共享明確省內各級醫保定點公立醫療機構和參加我省耗材聯合限價陽光采購的耗材生產企業或進口商(報關企業)及配送企業,必須通過省級平臺申報并進行交易。”福建省藥械聯合采購中心網絡部主任張杰介紹,未來采購工作將進一步擴展到非公立醫療機構和零售連鎖藥店。
按照政策要求,此次陽光采購全省共享所涵蓋的產品包括高值醫用耗材、普通醫用耗材(含檢驗試劑)、其他;另外,耗材生產企業或進口商(報關企業)未在省級平臺申報的產品,醫療機構不得采購,并鼓勵其他醫療機構參加省級耗材聯合限價陽光采購價格共享。
共享價格采集明確通過以下方式獲?。喝「鹘y籌區組織開展的耗材談判形成的價格;省級平臺運用各種價格發現方式采集的省內外耗材采購價格;省級平臺牽頭通過談判、競價、詢價等方式取得的采購價格。“對于耗材企業的交易行為,采購平臺會進行針對性的量化評估,包括有些企業瞞報全國最低價,采購平臺后臺都會嚴格記錄,做出扣減信用分數的相應處理,企業一定要慎重對待。”張杰如是指出。
醫保控費大環境之下,價格下行趨勢難以回避,這對每一家企業都是艱巨的市場挑戰,如何順勢而為至關重要,對于耗材企業而言,整體化的解決方案就成為迫切選擇。保赫曼(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全國銷售總監鄭寧表示:“炒一個菜和辦一桌席,成本利潤結構肯定不一樣,從單個品種和整體方案的差別來看,雖然可能每一個產品的利潤空間被攤薄,但整體利潤在量的支撐下仍然可以得到保證。”
研發成本逐步收回,生產、運營、管理成本不斷降低,價格下行也是產品生命周期的階段性表現,供需兩端和價格支付之間的量價掛鉤,意義格外突顯。業內普遍認為,公立醫療機構固然強勢,終端話語權掌握在臨床醫生手中,以往對于臨床用量的保障難以形成精準計算。
“從藥品招采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國家醫保局牽頭的帶量采購已經開始,醫保對以量換價的制度性推進正在趨于加強。”鄭寧進一步坦言,耗材方面短期內可能無法做到國家級、省級的帶量采購,但市縣一級的帶量仍然有機會,行業也在期待后續配套制度延伸落地。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