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致性評價時間表會調整?標準會放寬?摘要:
醫藥網12月19日訊 近日,備受關注的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時間表或有調整的消息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財新》援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巡視員劉沛在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學術年會上的相關論述表示,“藥監局將調整一致性評價時間表”。
此消息并未得到來自官方的證實。但暫且不論該消息是否真實可信,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即關于一致性評價是否延期的爭論確實已經是當前業界最為關注的話題。2016年5月26日,原CFDA關于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有關事項的公告指出,凡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的列入國家基藥目錄的化學仿制藥口服固體制劑原則上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而如今,距離這一“大限”已經不到半個月時間。
顯然,對于絕大部分品種來說,在2018年底前如期完成一致性評價基本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根據CDE公布的數據以及行業研究機構的報告,截至2018年11月30日,包括289目錄內和目錄外品種,CDE有關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累計受理號為615個,涉及234家企業的223個品種。其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規總數只有121個,在289目錄中的品種則更少。而根據此前CFDA公布的通知,僅在289目錄中需要進行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批準文號就多達17740個。
1、一致性評價將放寬標準?
事實上,早在2018年3月4日的“聲音•責任”醫藥行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等25家行業協(學)會就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完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政策的建議》,其中就明確提出幾點意見,包括適當放寬基本藥物一致性評價完成時限,以及對非基藥一致性評價設定一個原則性的完成時限等建議。
但對于企業來說,必須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一致性評價真的延期,也不意味著自己可以有所放松。從目前各地已經開展的一致性評價落地工作來看,關于一致性評價的標準要求仍然不會降低。
例如上海。9月份,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在《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行政審批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對國家基本藥品目錄中的口服制劑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不予再注冊”,“對國家基本藥物中口服固體制劑不符合要求的藥品予以淘汰”。而同樣已經有類似舉措的還有江西、浙江、四川等省,其已嚴格執行“對于已有三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的,暫停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網上采購資格”的政策。
另外一個關鍵的地方在于,對于在限期范圍內未通過一致性評價不予再注冊的要求,是否會隨著時限的寬限而有改變。如果一致性評價的時間給予了寬限,但企業在產品再注冊之前仍未完成一致性評價,那么即便是后續產品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也只能重新申報注冊,對于企業來說這絕非所期望看到的局面。
另外一方面,諸如臨床資源和受試者極度緊缺等客觀原因并不會隨著時間寬限有很大程度上的好轉。
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高級工程師陳紅英、王健松發表在《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上的文章顯示,目前國內有條件開展生物等效性試驗的醫療機構大概是150家,而愿意承接生物等效性試驗的醫療機構大概有70余家,由于每個項目都要開展空腹和餐后2組共4個周期的試驗,平均每個項目至少占用病房1個月,所以一家臨床醫院1年內最多可開展的生物等效性試驗項目不超過20個,以此計算,每年完成的項目不會超過1500個品種。而未來幾年需要開展 一致性評價的批文數量多達幾萬件,因此臨床資源爭奪之戰,將會在2017年至2019年達到白熱化的階段。
也正因此,重新安排一致性評價時間表,在現有的基礎上適當給予寬限,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從整體來看,即便是真的延期,企業仍然不能放松,盡快推進產品完成一致性評價仍然是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如何平衡一致性評價與如今帶量采購等政策之間的關系,可能是對相關主管部門智慧的最大考驗。
應該說,在如今的采購政策之下,企業是否還有花巨資去做一致性評價的動力,可能還要打上一個問號。在此前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政策下,企業率先通過一致性評價,所擁有的將是與原研藥相同的質量層次,對應的是更占據有利地位的定價權以及市場準入能力,市場空間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而當前“4+7”帶量采購所施行的政策,是以一致性評價為基礎的單一貨源承諾,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也僅僅是換取了進入市場的一個資質,具體誰能得到帶量采購所承諾的“量”,還需要看自己的產品價格究竟下探到什么程度。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完成的一致性評價,能否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可能是目前擺在各相關企業面前的一大問題。
2、延期或已是大勢所趨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關于一致性評價工作是否應該延期的爭論就一直存在。支持延期的人認為,在目前包括臨床資源短缺、參比制劑不明確、資金投入要求高等現實困難下,2018年底前完成的要求太高,并且一旦按此執行會產生一系列后續問題;而不支持延期的人則認為,國家制定政策本身就有時間表和路線圖,自然應當嚴格遵循,并且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本身就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因此在時間上嚴格一些,并不構成問題。
而從當前的工作進展來看,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延期似乎已經是大勢所趨。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新版基藥目錄的出臺,或許使得需要在限期內完成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不再是289。
根據此前CFDA發布的文件,需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為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的、列入國家基藥目錄的、化學仿制藥口服固體制劑,符合這三個條件的當時一共是289個,所以才有了“289”目錄。然而隨著國家衛健委發布新的《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藥目錄的總品種已經由之前的520增加至了685種。相應的,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也不再是289個。一致性評價名單擴容,相應的時間或許也需要適當有所寬限。只是,寬限的時間具體有多少,以及究竟會為一致性評價的進展提供多大的便利條件,目前還會是疑問。
其二,一旦如此前規定一般,限期內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不予再注冊,那么目前以一致性評價為基礎的集中采購政策,很有可能會受到大影響。
近期同樣引發行業普遍關注的“4+7”帶量采購政策,其落地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參與競價的品種必須是通過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這也意味著,對于尚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想要參與藥品帶量采購的競爭,必須在一致性評價上提速,即便是非289品種也是如此。但按照當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進程,目前只有少量品種順利通過,大量品種還正在一致性評價的路上,有資格進行帶量采購競爭的必定是少數,因此隨著藥品帶量采購政策的進一步推廣以及試點品種的增多,以一致性評價為基礎的這輪集中采購勢必會受到很大影響,很有可能出現部分品種無合格競標產品的局面。
其三,289目錄之外產品的一致性評價,目前也是企業在重點布局的領域,這也是企業在尋求自身產品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如果按照現在的規定,可能會出現大量資源浪費的情況。
按照現行的規定,非基藥自第一家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藥品生產企業相同品種的一致性評價申請,且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三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其出發點,自然是督促企業加快開展一致性評價,但現實的執行過程中,由于受參比制劑不明確、臨床資源短缺、配套政策難落地等情況的影響,相當比例的企業可能無法滿足現有規定的要求,而這些已經投入進去的大量資源或許就被浪費掉了。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