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又色黄一级毛片_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_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久久_浴室春潮他含她的乳

設為首頁 加為收藏
首頁 產品中心 新聞中心 政策法規 專項工作 資源中心 員工風采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2018年我國西藥外貿整體平穩向好

發布時間: 2019-5-22 0:00:00瀏覽次數: 825
摘要:
  醫藥網5月22日訊 2018年,國際醫藥市場保持低速增長。伴隨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醫藥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創新驅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外貿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在內生動力的強大支撐下,我國西藥外貿整體仍呈現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
 
  2018年,我國西藥類產品進出口總額達632.87億美元,同比下降8.83%。其中,出口額為368.83億美元,同比增長4.03%,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進口額為264.04億美元,同比下降22.26%,對外貿易順差為104.79億美元。
 
  具體來看,2018年西藥出口量價齊升,出口量同比增長2.41%,出口均價同比增長1.58%,出口額穩中求進;進口量增價減,進口量同比增長7.88%,進口均價下降27.93%。盡管進口均價大幅下跌拖累進口額出現負增長,但國內需求依舊旺盛,西藥進口規模持續增長。進口均價的顯著下降主要得益于有關部門為保障百姓用藥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而采取的一系列降低藥價的政策措施,如進口藥品零關稅,降低抗癌藥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加快對國內抗癌藥、孤兒藥等臨床急需用藥審評審批等。在政策合力的影響下,進口藥價格顯著降低。
 
  原料藥出口占比八成西藥制劑出口比重提升
 
  2018年,我國西藥類產品三大類別的出口格局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原料藥依舊是出口“主力軍”,出口量為929.72萬噸,同比增長3.75%;出口均價同比微跌0.53%,出口額達300.4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2%,在西藥類產品出口中占比高達81.47%。維生素類、氨基酸類、青霉素類、解熱鎮痛類、頭孢菌素類等大宗原料藥的出口增幅在上一年顯著增長的基礎上再次突破兩位數。而其他抗感染類、激素類原料藥則在經歷前期大幅增長后出口規模出現明顯萎縮,拖累出口額顯著下跌。由此可以看出,原料藥出口已基本結束普漲行情,部分商品進入下行周期。
 
  2018年,西藥制劑出口規模同比下降5.22%,但出口均價同比大幅上漲了25.17%,在此作用下,西藥制劑出口額再創新高,達到41億美元,同比增長18.64%,在西藥類產品出口中占比達11.12%,較上一年度提高了1.37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對歐美日等市場實現了西藥制劑規模化出口,且增長勢頭穩健,制劑國際化進程持續深化。
 
  生化藥出口亦呈現出量跌價升的態勢,但出口均價17.17%的同比增幅未能抵消出口量19.02%的同比降幅,出口額同比下降了5.13%,為27.35億美元,占西藥出口比重的7.42%。其中,酶和輔酶類制品出口規模的顯著下跌是拖累生化藥出口負增長的主要因素,而生化藥出口第一大品種肝素及其鹽出口實現量價齊升,且增幅顯著,在此作用下,出口額同比大幅增長了40.04%,達11.03億美元。
 
  西藥制劑進口占半壁江山 原料藥進口需求增加
 
  進口方面,西藥制劑仍為主要進口類別。我國進口的西藥制劑主要是跨國藥企的專利藥和原研藥,在很長一段時期,即使專利到期,由于一品雙規的招標采購政策導致進口藥的價格依舊維持高位,國產藥很難與之形成充分競爭。隨著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全面推進,以及在近兩年醫保目錄價格談判等一系列降低藥價的政策措施合力刺激下,2018年,我國西藥制劑進口均價終于大幅下跌,同比降幅達25.36%。與此同時,盡管國家對抗癌藥、罕見病用藥等臨床急需用藥也出臺了一系列進口鼓勵政策,但受藥品注冊上市周期的限制以及在國產藥加速替代進口藥、跨國藥企主動調整銷售策略的影響下,西藥制劑進口規模并未大幅增長,增幅僅為1.75%。在此作用下,進口額達130.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4.05%。
 
  近年來,受環保壓力和部分原料藥壟斷影響,原料藥頻繁出現斷供或價格猛漲現象,下游制劑企業逐步尋求進口替代;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越來越多的新藥國內外上市申請也擴大了對高質量原料藥的需求,2018年,我國原料藥進口規模同比增長8.68%,但進口均價同比下跌9.06%,受此影響,進口額同比微降了1.16%,達86.21億美元,在西藥類產品進口中占比32.65%。
 
  在經歷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后,2018年生化藥進口額首現負增長,且在進口規模同比下降7.67%和進口均價大跌36.32%的雙重拉動下,進口額同比大幅下降了41.21%,僅為 47.53億美元。其中,免疫制品、其他抗血清及其他血份、未列明的酶及酶制品的進口降幅明顯。但人用疫苗、其他胰島素及其鹽等產品仍保持了較高的進口增幅。
 
  出口市場需求穩定進口市場價格普降
 
  2018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對六大洲的出口額均實現正增長。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依舊是我國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出口額分別為161.36億美元、103.34億美元和53.97億美元,累計占比高達86.4%,對此三大洲的出口量、出口價格均呈現小幅增長態勢。在新興市場,對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量、出口價亦均溫和增長;對非洲盡管出口量同比增長了9.52%,但出口均價同比下降了8.28%。
 
  從出口國別和地區來看,2018年,我國西藥類產品共出口到19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前十大貿易伙伴出口了近六成西藥類產品,除對荷蘭出口額小幅下跌外,對其他前十大貿易伙伴的出口全部實現正增長。美國蟬聯我國西藥出口第一貿易伙伴。2018年,我國對美國西藥出口量平價升,出口數量同比微降0.1%,出口均價同比上漲7.21%,在此作用下,出口額同比增長7.1%,市場份額達13.8%。印度依舊是我國西藥第二大出口貿易伙伴,市場份額占12.99%,出口量價均基本保持了去年同期水平,出口額同比微增 1.62%。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我國西藥出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對其出口額為124.91億美元,同比增長1.1%,占全部市場份額的33.87%。其中,對菲律賓、波蘭、斯洛文尼亞、沙特阿拉伯等主要市場出口增幅超過10%。
 
  在國內為降低藥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2018年,我國西藥自六大洲的進口均價均呈現兩位數的負增長,但進口規模同比不盡相同。歐洲作為我國西藥類產品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地,進口額占比達66.32%,自歐洲進口總體呈現量平價跌的態勢;亞洲為我國西藥進口第二大來源市場,進口占比達16.92%,進口規模同比增長13.94%;北美洲作為我國第三大西藥進口來源市場,進口占比達11.84%,進口量同比卻出現15.16%的負增長;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盡管進口占比較低,但自此三大洲進口規模均顯著增長。
 
  2018年,我國共從9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西藥產品,但主要進口仍集中在歐、美、日等制藥發達國家和地區。前十大進口貿易伙伴依次為德國、美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日本、丹麥、瑞典、英國和瑞士,累計進口額占比達74.39%。其中,自德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和英國的進口呈現量升價減的態勢;自丹麥和瑞士的進口則量減價升;自美國、日本和瑞士的進口量價雙降。此外,自波多黎各、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增幅顯著,進口規模和進口額均呈兩位數增長。
 
  民營企業是出口“主力軍”?三資企業進口優勢明顯
 
  2018年,我國共有12872家企業經營西藥類產品出口業務,較上一年增加378家。民營企業依舊占據我國西藥類產品出口“主力軍”的地位,占比達82%的民營企業出口了61%的西藥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7.79%。三資企業的表現亦較為突出,占比近13%的三資企業完成了27%的西藥出口業績。國有企業僅剩645家經營西藥產品出口,較上一年減少了34家,西藥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91%。
 
  與經營西藥出口企業不斷增長的趨勢相同,我國從事西藥進口業務的企業亦在逐年增加。2018年經營西藥進口業務的企業數量較上一年增加了近百家,已達7655家。從企業性質上看,三資企業在西藥進口領域優勢明顯,數量占比達42%的三資企業進口額占比高達67.01%;民營企業也表現出較強的發展活力,企業數量已達3971家,較上一年增加了140家,實現進口額占比20.61%,較上一年提高了2.59個百分點;國有企業有436家,實現進口額占比12.34%。
 
  2019年,我國西藥外貿將面臨外部需求增幅有限、市場競爭激烈、出口監管趨嚴等挑戰。此外,環保持續投入,原材料、用工等成本不斷增加,匯率波動風險等,也在不斷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盡管我國西藥外貿存在困難和挑戰,但也面臨諸多機會與利好。近年來,我國西藥企業不斷苦練內功,在國際注冊認證、研發、國際市場營銷以及全球范圍內的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面持續提升;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各項穩外貿、促增長措施逐步得到落實,外貿企業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中國藥品質量和監管政策與國際進一步接軌等因素,都將對我國西藥外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此外,隨著國內推動藥品可及性、可負擔性的一系列政策舉措進一步落地,我國進口藥價仍可能繼續回落,但隨著需求的不斷釋放,西藥進口規模有望逐漸增長。考慮到進口均價仍有下降空間,預計2019年我國西藥出口增速將高于進口增速,全年進出口額實現溫和增長。
 
   (作者單位: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