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醫院用藥數據曝光 藥企未來布局重點在這…摘要:
醫藥網10月15日訊 10月11日,中國藥學會發布《中國藥學會2018年度醫院用藥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各類藥品的品種數、使用金額、使用頻度三個維度入手,對2018年度醫院藥品使用及近五年來的趨勢變化情況進行了深度剖析。
品種數穩中有降,抗腫瘤藥增幅領先
在全藥使用品種數上,從《報告》給出的近五年數據來看,整體來說,醫院對藥品使用品種數的需求基本穩定。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級別的醫院都呈現小幅減少的趨勢,樣本醫院總品種數從2014年的2231種減少到2018年的2194種,退出182 個品種,新增145 個品種,凈減少37個品種。
來源:《中國藥學會2018年度醫院用藥監測報告》,下同
具體來看,《報告》指出,退出品種較多的類別有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神經系統藥物、呼吸系統藥物,而新增品種較多的類別為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消化系統及代謝藥、全身用抗感染藥物。在業界看來,品種大類在醫療機構的進退變化將為相關企業調整院內市場的布局策略提供重要參數。
更進一步,近五年不同ATC大類使用品種數的變化情況顯示,有8個大類使用品種總數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排行榜“前三甲”的大類分別是呼吸系統藥物、生殖泌尿系統和性激素類藥物,以及皮膚病用藥。如此顯著的品種數下降變化無疑將為相關企業敲響“警鐘”,需要及時按照院內市場變化趨勢轉換產品研制的賽道。
而在硬幣的另一面,四大品類呈現出正增長的態勢。其中,得益于國家對臨床急需腫瘤藥的支持政策,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新藥不斷進入臨床并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品種數調整增幅較大,以五年5.29%的最高增速位居漲幅榜之首。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惠利政策和醫保目錄的持續落地,將在院內市場進一步釋放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的增量效應。
使用金額增速趨緩,口服劑型實現雙升
在醫保控費、合理用藥等政策組合拳的施行下,各級醫療機構近五年全藥使用金額增速明顯放緩,其年增速已經從2014年的10.51%下降到2018年的4.30%,但在不同ATC大類中,使用金額的變化幅度并不大,均是小于2%。
而與使用品種變化數增幅相一致的是,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的使用金額占比在2018年首次超過全身用抗感染藥物,躍居金額占比的第一位,而在五年內使用金額占比增幅最大的依然是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品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全藥不同劑型使用情況的統計發現,在使用金額和使用頻度上,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呈現截然相反的兩種趨勢。《報告》指出,注射劑型使用金額最多,占全藥整體使用金額的62.62%;而在使用頻度上,口服劑型最高,占到全藥整體使用頻度的68.90%。
而動態統計近五年全藥不同劑型使用金額、使用頻度情況時可以發現,口服劑型使用金額占比在近五年來呈現上升趨勢,增幅為3個百分點,注射劑型則呈現出相反趨勢,降幅為4 個百分點。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口服劑型在使用頻度上的占比,近五年來呈現上升趨勢,增幅為2個百分點,而注射劑型卻呈現相反趨勢,降幅為3個百分點。可見,近年來口服劑型在金額占比、使用頻度占比上實現雙雙提升,注射劑型實現雙重下降,這除了提示院內用藥結構在劑型層面趨于合理之外,也為企業產品的劑型開發開啟新思路。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