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為8億農民鄉親“暴走”堅守 144萬村醫在戰“疫”摘要:
城市之外,是他們的“戰疫”現場。鄉野之中,腳下便是陣地。目光所及,是至親的鄉親鄰里。
此時此刻,全國144萬鄉村醫生正在廣大農村,為8億農民鄉親“暴走”堅守。身著白大褂的身影仿佛一面令人安心的旗幟,他們手持測溫槍,靠著腳步筑起防線、舉起盾牌。
144萬“鄉土白”是初春田野上最獨特的顏色,他們腦海里只有一個信念:一直走,一直守,直到生機歸故土。
我不能停下來
41歲的尹壽春很想坐一會,但雙腳仍然在交替帶著他向前,晨光在安徽和縣孫堡村漸漸照亮,數千名鄉親在等待他的腳步聲。他是疫情到來之后唯一沒有被隔離的村醫,每個人都在家,他卻一直在路上“暴走”。
每天走訪100多戶,使用體溫槍測溫以防止交叉感染、排查、登記,他在2003年站上非典抗疫一線,時隔17年又再次挺身而出。“我不能停下來。”他說,再次邁開了腳步。
喝口茶就不困了
一手拿著體溫槍,一手拿著消毒液。安徽全椒縣官渡村里,劉金平和鄭桂霞這對干了36年村醫的夫妻,已經記不清在村里一天往返了多少次。夫妻倆在村口的24小時檢測點、衛生室和村民家里不停穿梭,一天之中上千次地舉起體溫槍。
休息時間零碎的像最近陰天中偶爾透下的陽光。腳步不停的劉金平隨身帶著一杯七成是茶葉的茶水,“喝口茶就不困了。”他瞇著布滿紅血絲的眼睛笑了。
穿上白大褂,我就是一面旗
這半個月,丁永奎走的路程快趕上過去一年的遠了,“霸屏”微信運動。做村醫20年,抗擊過非典的他從未像現在這樣忙。
他所在的安徽金寨縣樓房村距離湖北省僅3公里,進村卡口就是他的防疫前線。村里需要隔離的村民一天需兩次測量體溫,最遠的一戶距離衛生室10公里。47歲的丁永奎真希望像孫悟空一樣可以分身出幾個自己來,一邊走家串戶一邊盯兩個卡口。
村里唯一穿白大褂的丁永奎特別顯眼,“穿上白大褂,我就是一面旗,有我在,鄉親們安心。”他說。
用體溫焐出來準確
“抗擊肺炎第一線,愿世界一切安好!”漆學濤大年初二的這條朋友圈獲得了146個贊。那時的他,確實站在第一“線”上——那是安徽與湖北的省界線。
安徽金寨縣漆店村毗鄰湖北麻城,卡點就設置在省界碑旁。凌晨的大別山腹地,氣溫接近零下10度,紅外線測溫槍在室外無法正常工作。即便自己瑟瑟發抖,漆學濤還是把冰冷的測溫槍塞進懷中。 “焐一會才能保證準確。”整整一夜下來,漆學濤的手已經凍得麻木,甚至按不動測溫槍的按鍵。
“都沒發燒,都健康著哩!”漆學濤顫抖著發紫的嘴唇說,這一夜心里好踏實。
有可愛的你們,我不害怕
1月27日凌晨3點,急促的鈴聲把在衛生室睡下不久的村醫朱世勇驚醒,“確診了!”電話那頭說,朱世勇心中咯噔一下。他沒想到,他所守護的安徽明光市大夏村 “戰疫”的炮聲還是在耳邊炸響了。
凌晨五點,他再也睡不著,早早換上了防護服,在微明的天色里背起噴霧器趕到確診的村民家中消毒,再馬不停蹄地一一詢問密切接觸者。“我若是害怕了,鄉親們不更害怕嗎?”他說。
年夜飯是一碗方便面,朱世勇忙的幾乎忘記了已經半個月沒能回家。鄉親們送來花生,拉起他的手邀他上家吃晚飯,家里人關切的電話……他有些哽咽:“我不害怕,我有可愛的老婆孩子,有可愛的鄉親們。”
把我們關起來的爸爸
安徽肥東縣勝聯社區衛生室里,最后一個病人離開時已是夜深。村醫崔愛國和周超群夫妻將衛生室全部消毒之后,兩個孩子從里間宿舍歡快地跳出來,他們終于可以在一天中第一次走出這個房間活動。
還沒來得及買任何年貨,這對村醫夫妻就站上了抗疫一線。走訪、監測、診療、執勤,他們帶著兩個孩子把家安在了衛生室,從此,兩個孩子最期盼的是深夜爸爸能把他們“放出來”。
“爸爸,我們什么時候能白天出去玩呀?”小兒子問。“等到壞病毒沒有了,外面生機勃勃的時候。”崔愛國看著孩子天真的眼睛,認真地說。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