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務院就醫保監管再發文 引入第三方 政策趨嚴!摘要:
醫藥網7月13日訊 醫保基金監管改革一直是國家醫保局著力推動的“項目”。在醫保局成立不久之后,國家醫保局就進行了打擊騙保的專項行動,目前,也正與司法部等部委推動醫保基金監管立法。
7月9日夜間,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受監管制度體系不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約,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欺詐騙保問題普發頻發,基金監管形勢較為嚴峻。因而為全面提升醫保治理能力,深度凈化制度運行環境,嚴守基金安全紅線,經國務院同意,就推進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提出若干意見。
對于醫保基金的監管工作,此前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有一些政策出臺。但此次國務院的指導意見,對一部分仍有爭議的內容做了規定。
首先,在對醫藥機構的懲戒上,此次文件指出建立和完善定點醫藥機構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實際上,各地最兩年出臺的醫保基金監管辦法中已經有相關的政策和動作,并且已經有實施的先例。
例如,今年5月29日,安徽省淮南市醫保局對18家醫藥機構違規問題進行了處理。根據淮南市醫保局的消息,此次涉及違規的包括當地的腫瘤醫院、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店等機構,涉及違規金額近800萬元,其中朝陽醫院與新華醫院的違規金額最高,分別達到199.26萬元、191.26萬元。
國務院此次文件中提出,醫療保障部門依法依規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對經醫療保障部門查實、欺詐騙保情節特別嚴重的定點醫藥機構,衛生健康、藥品監管部門應依法作出停業整頓、吊銷執業(經營)資格、從業限制等處罰,提升懲處威懾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處罰中只有部分醫院被處以暫停1-6個月的醫保結算服務等措施,一些規模相對較大的綜合性醫院并沒有被處以暫停醫保結算的服務。顯然,對于一些地方來說,大型綜合醫院如果暫停醫保結算,對于當地患者的就醫必然造成重大影響,因而在對醫藥機構施行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時,困難仍然巨大。
其次,指導意見也提出將監管對象由醫療機構延伸至醫務人員,將監管重點從醫療費用控制轉向醫療費用和醫療服務績效雙控制,出臺并落實醫療衛生行業診療標準,逐步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完善并落實臨床藥師制度、處方點評制度,強化臨床應用和評價等標準規范運用。
此前在司法部、醫保局的一次征求意見會議上,有專家提出對于違反條例的醫生、藥師是否可以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直至限制醫療服務活動、吊銷執業資格。對此現場產生了分歧,反對一方認為,這并非醫保局權限范圍之內,醫院、醫生主管部門為衛生部門,且吊銷執業資格可能與上位法形成沖突;而支持一方認為,“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可能導致治理效果欠佳。
對于這一問題,有專家提出可以通過信息披露機制形成自我約束,醫院對于醫保基金的使用情況、效果進行一定程度的定期公示,對醫生和藥師的違規行為,則可納入信用評價體系,借此約束相關方面的行為。與會專家提出,對于違反規定、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也應當公示,負面信息的公示有助于形成更強的約束力。
國務院此次文件落實了上述措施,指出對欺詐騙保情節嚴重的定點醫藥機構和個人,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此外,對于法律上的一些空白和歧義,文件指出嚴格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欺詐騙保行為的立法解釋,對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綜合運用司法、行政、協議等手段,嚴懲重罰欺詐騙保的單位和個人。
而對于醫保、衛生部門的權責與義務,上述文件也得以明確,醫保負責監管醫療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規范醫保經辦業務,依法依規查處醫療保障領域違法違規行為,而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加強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行業監管,規范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
而在監管手段上,文件要求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經辦機構定期向社會公告基金收支、結余和收益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建立醫保基金社會監督員制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和新聞媒體代表等擔任社會監督員,信息技術服務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商業保險機構等第三方力量也將參與醫保基金監管,并定期聘請第三方機構對經辦機構內控風險進行評估,加強內控。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