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央視曝光:超30種中藥材漲價摘要:
醫藥網11月4日訊 中藥材漲價潮來了,已有藥漲至20萬/斤
超30種中藥材漲價
近日,央視財經報道:近期,不少中藥材價格都出現上漲,漲價的品種達到30多種。
在節目中,做中藥材生意多年的張女士表示,進入九月以來,她經營的藥材中,就有三成出現了不同程度漲價:“川芎漲了有2元,原先賣20元,現在得22元。”。
除此之外,感冒藥原料板藍根、連翹、健脾補肺的薏米等也在漲價行列中,這些基本上都是中藥處方中用量較大的品種。
很多藥食同源的品種,也就是可同時入藥和食用的中藥材,價格也快速上漲,決明子、百合、豆蔻、紅花等漲價幅度在10%到30%不等。而漲價最為明顯的是一些動物類的中藥材,最小漲幅都在50%左右,最大的甚至翻了2倍還多。
據了解,河北安國中藥材市場一名商戶表示:“去年百花蛇大概是一公斤50元左右,正品貨,今年要100多元。烏蛸蛇去年一公斤400元左右,今年是1000、1200元。”
而作為市場里為數不多的經營天然牛黃的商戶,徐東亞告訴節目組:近期,天然牛黃的價格一路上漲,而且貨源還很緊缺。她用了好幾個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黃,雖然重量只有0.5公斤,但價格卻高達20多萬元。而在4年前,這些牛黃的價格只有5萬元左右,4年時間價格漲了將近5倍,而現在還在繼續上漲。她坦言:“要是按藥廠定的價格來說,今年比去年一公斤漲了四五萬元。”
企業:不得不調高終端藥品價格
節目組調查后發現:一些中藥材漲價,主要是因為供不應求。像牛蒡子、川芎、連翹,今年原產地的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減少。對于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品種,主要受到今年疫情影響,需求量比往年明顯增加,導致價格上漲。
而動物類中藥材,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嚴控通關檢驗環節,因此進口量急劇減少。此外,疫情后國家出臺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從養殖、生產、防疫等方面都更加嚴格管理。
中藥材漲價,也將直接影響到下游的藥企,帶來中藥飲片和中藥制劑的價格上漲。
河北一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負責人解淑強表示:他們的產品主要面向醫院和藥廠,而藥廠的訂單合同都是一簽一年,即使原料漲價,他們也無法調整產品價格。這幾年多變的中藥材市場,也逼迫他們形成了應對價格波動的策略。
他進一步解釋:企業會對行情進行預判,比如今年產量會什么樣、庫存什么樣,綜合分析價格是漲還是落,再根據得出的結論,跟客戶簽訂合同。一些企業都提前出手囤貨,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
如果企業無法囤貨,就只能無奈接受成本上漲的事實。李龍是河北一家藥企負責人,企業生產的幾十種中成藥中,需要大量名貴中藥材,包括牛黃、麝香、熊膽等,而漲價的占到了相當比例,有的同比漲幅翻了一倍。
他坦言:“我們有27個品種必須面臨未來上浮調價的問題。以紅花舉例,其上浮的價格幅度已經達30%,直接影響了成本價格,所以我們后面要微調一下。”
據了解,北京、四川等地的多家藥企都表示:如果中藥材繼續漲價,他們也不得不上調終端產品的價格。
中藥,還有繼續上漲空間
事實上,中藥仍然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日前,2020年版《中國藥典》正式出版發行,內容相較上一版有了諸多新調整。而有關中藥質量和標準的提升無疑是此次的重點工作之一。
據了解,中藥部分調整的目標和任務則在于完善中藥標準體系。例如,重點解決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標準。這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價格的攀升——因為標準的提升,相應檢驗環節增加,導致各項成本提高,最終影響了藥品的價格。
曾有專家對賽柏藍表示:新版藥典的出臺,對中藥品種的質量要求更高,導致下游生產企業不能再用含量不達標、農殘超標的品種來以次充好,但市場上優質的藥材品種仍然有限,需求增加,供不應求,那些質量高、標準高的品種仍然具有漲價空間。
此外,人工成本、包裝材料的上漲,加大了中成藥的成本,對比2016年的價格,紙箱價格上漲55%,紙盒也上漲了20%。人工成本和包裝材料的提高,這是藥企重要的成本負擔。
而《藥品管理法》的正式實施,也對相關企業產生了更高的要求。據了解,飲片產品的性狀(包括切片厚薄度)、農殘、重金屬、灰分、浸出物、含量……等任何一項達不到藥典標準,按新《藥品管理法》解讀,都屬于“劣藥”或“不符合藥品標準”的中藥飲片。
這使企業更加重視原料藥來源的把控,不再從行業市場或某些產地商販手中拿貨,而是到產地布局中藥材GAP種植規范基地,以此來提升自己企業產品質量的高度及穩定性,這無形中也增加了中藥飲片的生產成本。
某種程度上,隨著整體成本的上升,中藥的價格仍然具有較大上漲空間。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