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0年上半年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分析 枸杞子位列出口第二摘要:
醫藥網1月13日訊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突然爆發,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沖擊。據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1—6月,我國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減少3.2%。盡管如此,我國上半年仍創造出了中藥材進出口貿易總額 7.39億美元的佳績,同比增長10.73%。在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取得如此佳績實屬不易,更充分說明了我國中醫藥外貿行業良好的基本面和強大的韌性。
中藥材出口貿易情況
1.1 出口量和出口額雙增長
2020年1—6月,我國向境外出口中藥材6.18億美元,同比增長18.51%,出口數量11.74萬噸(1噸=1000 kg,下同),同比增長28.01%。具體各個月份,2—5月份,每個月出口量都實現了同比正增長,6月份出口量基本與2019年同期持平。2020年1月,我國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高峰、又是春節假期,出口量同比略有下跌(見圖1)。
1.2 對越南出口業績搶眼
2020年上半年,我國中藥材出口的前十大市場(按出口額計算)為日本、越南、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德國、泰國,我國對前十大市場出口額為4.97億美元,占上半年中藥材出口總額的80.36%(見表1)。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持續推進,東盟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藥材出口前十大市場中,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均為東盟國家;其中,我國對越南出口增長最為迅速。2020年1—6月,我國對越南出口額達0.83億美元,同比增長74.78%。我國對越南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國與越南山水相連的天然地利條件。此外,廣西憑祥、寧明、防城等邊貿口岸采取了網上申報、無接觸通關等復工復產措施,減少了因疫情對中越邊境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
1.3 中藥材出口前十大品種
2020年1—6月,我國出口中藥材前十大品種(按出口額計算)為肉桂、枸杞子、人參、紅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0813.4030條,紅棗包含101藥用大棗、102干棗、103其他蜜餞)、當歸、黃芪、茯苓、半夏、西洋參、石斛,占上半年出口總額的50.95%(見表2)。
前十大品種中,肉桂出口量同比增加68.62%,出口額同比增加113.89%,達1.23億美元,是唯一的出口額超1億美元的大品種。越南原本盛產肉桂,曾經是我國進口肉桂的主要貨源國。近年來,由于種植習慣及貿易結構變化等原因,越南從肉桂出口國轉變為肉桂進口國,成為我國肉桂出口的第一大市場。我國廣西與越南交界,是我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的重點地區,廣西又是我國肉桂主產區,這為肉桂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
2020年1—6月,枸杞子出口額4981萬美元,同比增長24.06%,出口量達5711噸。枸杞子出口的前三大市場為中國臺灣、美國、德國。近年來,人參出口價格連年下滑,2020年出口價格為38.97美元/kg。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可能為最主要的出口市場日本需求疲軟,出口業績持續不振。2020年上半年,人參出口額僅為3723萬美元,同比下降18%。這是多年來,枸杞子出口額排名首次超越人參。
1.4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關中藥材出口量增加
以“三方三藥”(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為代表的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還將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中國抗疫經驗分享給世界,對中藥國際化產生積極推動作用。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部分中藥材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如麻黃、黃芪、當歸、黃芩、甘草等品種在2020年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幅為5%~51%(見圖2)。
1.5 出口中藥材質量監測情況
2020年1—6月,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出口方向,我國出口的中藥材因農藥殘留、衛生不潔等原因被退回31批次,同比增加48%。被退回品種涉及紅棗、肉桂、枸杞子等5種。農藥殘留問題一直是多年來枸杞子出口被退回的首要原因,亟需在源頭種植環節推廣綜合綠色防控技術,嚴格管控農藥使用量和使用品種(見表3)。
中藥材進口貿易
2.1 中藥材進口量和進口金額雙降
2020年1—6月,我國進口中藥材5.52萬噸,同比減少14.84%,進口金額1.21億美元,同比減少17.01%。由于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和進口主要貨源國(泰國、緬甸、印度等)疫情影響等原因,中藥材進口量與2019年同期對比在1月和5月有較大幅度下跌,6月份進口量與2019年同期持平,2—4月,中藥材進口同往年一樣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見圖3)。
2.2 中藥材進口前十大品種及貨源地
2020年1—6月,我國進口中藥材前十大品種(按進口金額計算)為龍眼肉(根據《海關稅則名錄》0813.4010條,龍眼肉包含101藥用龍眼肉、102龍眼干、103其他蜜餞)、鹿茸、乳香沒藥及血竭、西洋參、人參(主要為高麗參)、加納籽、西紅花、胖大海、蓽茇、姜黃,多為藥食兩用品種和滋補類品種,占2020年上半年中藥材進口總額的83.32%。
2020年上半年進口前十大品種中,乳香、沒藥、血竭和加納籽等品種依賴進口。龍眼肉、鹿茸、西洋參、人參、胖大海、姜黃等在我國有產出或引種,但是由于使用傳統和境外土地、人工等成本相對較低等原因,還是需要大量進口。此外,一些品種的境外貨源具有口碑、價格、規模等比較優勢,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定的空間(見表4)。
泰國的龍眼肉和胖大海、印度尼西亞的蓽茇、緬甸的姜黃可謂“物美價廉貨豐”。2020年1—6月,我國進口龍眼肉99%來自泰國,泰國一躍成為2020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藥材的最大貨源國。
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鹿養殖產業發展水平全球領先,但兩國主要使用部位為鹿肉,鹿茸在當地利用率較低,主要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口。2020年上半年,新西蘭向我國出口大量鹿茸等動物藥材,成為我國進口藥材的第二大貨源國。
我國另一個大量進口的品種為西洋參。加拿大與美國是我國進口西洋參的主要貨源國,進口價格較高。盡管當前全國已經形成東北產區、華北產區、西北產區三大栽培西洋人參產區,但是進口西洋參具有較高的口碑效應,市場認可度高于國產西洋參。此外,我國還從韓國進口大量韓國高麗參。因韓國非常重視人參產品的培育及營銷,在品牌影響力的加持下,國產人參的價格僅為韓國高麗參的1/8。有研究表明,韓國高麗參在成分和功效等方面與國產人參并無明顯差距,這巨大的價格差說明國產人參在品牌培育及產品營銷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總結
3.1 中醫藥國際化傳播加速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沖擊,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外貿形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2020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推出15項穩外貿、穩外資措施,再次清除了因疫情產生的不利影響,打通了中藥產品走出去的道路。以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中醫藥瑰寶正在全球熠熠生輝,世界人民對中醫藥的認可度得到大幅提升。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重、“三藥三方”等“中國辦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一經驗也被分享到世界各地,加速了中醫藥的國際化傳播。
3.2 出口中藥材品質將得到提升
2020年12月30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將正式實施。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增加了33種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農藥殘留標準,對重金屬殘留、黃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質的限定標準也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后的部分標準與歐盟、美國等藥典標準相當,有些項目要求甚至更為嚴格。在新的監管要求下,我國中藥材的品質將得到大幅提升,多年來出口中藥材因農藥、重金屬不達標并被退回的情況將得到有效改善。中藥材質量有效提升的根本在于源頭種植基地的規范化管理。如今,中藥材出口企業正在轉變傳統貿易思維,越來越關注貨源基地管理。同時,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也在積極推動世界衛生組織《藥用植物種植和采集質量管理規范》(GACP)指南的中國化應用,建立中藥材GACP團體標準,助力出口中藥材品質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3.3 中藥材進口有望加速增長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藥材消費市場,很多中藥材品種產能不足甚至沒有資源分布,藥材進口需求非常旺盛。進口中藥材同時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海關總署等多部門的監管,目前存在監管政策不協調的情況,部分藥材進口面臨制度障礙。在此背景下,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充分發揮橋梁作用,深入研究相關法規,調研企業遇到的進口障礙,積極向海關和藥品監管部門溝通反饋,協助破解制度障礙。新版《進口藥材管理辦法》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在質量監管不放松的前提下,簡化了藥材進口手續。在我國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背景下,進口藥材監管政策不協調的情況有望逐步改善,藥材進口便利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藥材進口將呈加速增長勢頭。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