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沖刺1500億!談判品種進醫保后銷售翻多少倍?摘要:
醫藥網4月7日訊 關于醫保談判目錄產品不能在醫院購買的事,最近引發業內人士熱議。那么,創新藥經由醫保談判“以價換量”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到底能帶來多少銷售額增量?
至今,醫保談判目錄已出了五批,涉及200多個藥品。本文匯總這些藥品的銷售額增長曲線發現,醫保談判產品進入醫保后,大部分產品的銷售額獲得大幅增長;而一些未能續約的藥品,往往進醫保后銷售額也未能獲得大幅增長,為什么?此外,有的藥品進醫保前已錄得很高銷售額,降價進醫保之后能否維持業績?
首批醫保談判目錄
3個產品,整體銷售額兩年基本翻倍
在由衛健委牽頭的首次醫保談判(2016年)中,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談判成功,其中埃克替尼大幅降價54%,但2016年皆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直到2017年這三個產品正式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根據米內網數據,2016年這三個產品的醫院終端銷售額總和為25.31億元,2019年全年銷售額已經達53.68億元,基本翻了一倍,遠遠高于醫保社保基金的收入增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替諾福韋二吡呋酯,2016年醫保談判成功后銷售額就開始翻倍,2017年進入醫保后,2018年又翻倍。直到2019年替諾福韋二吡呋酯進入集中采購之后,增長勢頭才被扼制住。替諾福韋二吡呋酯2018年市場規模是2016年的7倍。
吉非替尼在2016年整體銷售額就已經低于2015年,2017年有所回升,2018年更是上升到歷史高點23.64億元,約為2016年市場規模的2倍。但是,2019年進入集采后市場規模下降到21.86億元。
埃克替尼在2016年談判成功后,增加的量抵不上降價所導致的規模下降,2017年市場規模略有下降,直到正式進入醫保后才又恢復增長。
由此可見,降價進入醫保之后市場規模是可以擴容的;但是,醫保談判的產品通常都是價格較高的獨家藥品,在市場規模大幅增加后,非常有可能給醫保基金帶來壓力。
2017年醫保談判目錄
36個產品,整體銷售額兩年增89%
2017年納入藥品目錄的36個藥品中,包括31個西藥和5個中成藥。西藥中有15個是腫瘤治療藥,覆蓋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淋巴瘤、骨髓瘤等癌種。
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硼替佐米、來那度胺等多個社會比較關注、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靶向藥位列其中;其他還包括治療心血管病、腎病、眼病、精神病、抗感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藥物,以及治療血友病的重組人凝血因子Ⅶa、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重組人干擾素β-1b兩種罕見病用藥。
中成藥中有3個腫瘤藥、2個心腦血管用藥。此外,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充分體現了對醫藥創新的重視和支持,列入談判范圍的西達本胺、康柏西普、阿帕替尼等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藥品全部談判成功。
2017年納入醫保談判目錄產品當年的市場規模為204億元,2019年則為386億元,雖然市場規模未能在2年內翻倍,但增長率依然跑贏醫保基金募集基金的速度。
2018年醫保談判目錄
17個產品,整體銷售額兩年2.6倍
2018年醫保談判目錄產品都是腫瘤藥。2017年,對應17個產品的市場規模為47.13億元,2018年為61.37億元,2019年則為123.97億元。由此可見,進入醫保對產品的擴容整體是顯著的正向反應。
2018年,有3個產品是負增長,分別是阿法替尼口服常釋劑型、培門冬酶注射劑和奧曲肽微球注射劑。
不過,2019年,瑞戈非尼、維莫非尼、伊布替尼和伊沙佐米的市場規模都超過2億元,是2018年規模的10倍。安羅替尼和奧希替尼雖然沒有這4個產品的增長率高,但從2018年的2.21億元和5.08億元分別增長到2019年的20.32億元(超過9倍)和23.31億元(超過4倍)。西妥昔單抗也從7.26億元增長到12.56億元。
2019年醫保談判產品續約
4個續約失敗,兩年銷售增幅都一般
2019年醫保談判產品續約,36個產品中共5個轉入常規目錄,剩下31個續約談判藥品中有4個品種談判失敗,分別是阿斯利康的氟維司群注射液(5ml:0.25g/支)、GSK的拉帕替尼片(250mg/片)、大冢制藥的托伐普坦片(15mg/片和30mg/片)以及拜耳的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 β-1b(0.3mg/支)。這四個產品有一個共性,就是兩年的市場規模增幅一般。其中拜耳的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 β-1b在醫院終端的市場規模未過百萬元。
2017年醫保年復合增長率過100%的產品僅7個,分別是阿利沙坦酯、嗎啉硝唑氯化鈉、阿比特龍、來那度胺、司維拉姆、碳酸鑭和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市場增長率低于10%有2個,分別是厄洛替尼、帕羅西汀;參一膠囊是負增長,進入醫保后的銷售額增幅還不如進入醫保前。
2019年醫保談判目錄
70個產品,32個原銷售額千萬元以下
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協議期內談判藥品部分”更新,共新增70個藥品,續約成功27個藥品。新增的70個產品2019年銷售額為70.40億元,但有32個產品銷售額未過千萬元,其中22個未過百萬元。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大部分產品短期內業績較難有大幅增長,但PD-1是個例外:信迪利單抗注射液2020年上半年銷售額就有9.21億元。此外,帕妥珠單抗注射液也斬獲了5.94億元,鹽酸阿來替尼膠囊和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銷售額也都超過了5億元。上述產品全年業績都非常有可能破10億元。
2020年版醫保談判目錄產品
51個原銷售額百萬元以下;也有過10億元者
2020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共收載西藥和中成藥2800種,其中西藥1264種,中成藥1315種,協議期內談判藥品221種,其中續約產品14個。還有從常規目錄轉到醫保談判目錄的產品。剩下的產品為新增產品,對應市場規模70億元。
從常規目錄轉到醫保目錄的中藥注射劑共5個,分別是心脈隆注射液、丹紅注射液、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康萊特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這五個產品從2016年銷售額最高峰180億元,已經下降到133億元,是近五年的最低值。
談判目錄中,2019年銷售額未過百萬元的產品共51個。而PD-1藥物卡瑞利珠單抗2020年上半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0億元,該藥大幅降價進入醫保后能否維持業績,仍待2021年的銷售業績論證。
小結
醫保談判藥物進入醫保后,銷售額很大可能會大幅增長,有的連翻數倍。
雖然2019年和2020年醫保談判目錄的整體起始金額都在70億元左右,但進入目錄的產品大部分是未有醫院銷售記錄的新開發產品,這些產品一旦成長,市場規模會大幅上升。2016年到2020年的醫保談判目錄所涉及產品,在2019年銷售額已經為1070億元。2021年,這些產品很有可能會增長到1500億元甚至更高。
醫保談判目錄產品是高增長的產品,但必須面臨醫保基金增長幅度有限的現實,只能靠集中采購化學仿制藥和生物類似藥把市場規模降下來,“騰籠換鳥”讓利給醫保談判目錄內的產品。
討論<<<
醫保談判目錄產品不能進入醫院,
為什么?怎么辦?
近期,有患者和業內人士都在探討醫保談判目錄產品不能在醫院購買的事。即使產品通過醫保談判目錄進入各省的藥品采購平臺掛網,但沒有醫療機構和藥店在平臺上提交采購需求。這種情況原因復雜,涉及公立醫院考核機制、生產企業銷售和渠道覆蓋能力等。
生產企業大幅降價換來的兩年醫保市場期,如果業績不能大幅增長,就有可能出現進入醫保后市場規模不如進入醫保前的情況。
五個營銷“攔路虎”
醫保談判目錄產品的常見營銷“攔路虎”包括:
①藥事委員會會議:開會時間不定,進入醫院目錄標準不定,創新藥價格高昂,如果儲存成本較高,很有可能會被拒之門外。
②“藥占比”作為醫生的考核,創新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不確定,醫生處方動力不足。
③純研發的藥企不知如何設計營銷團隊配置,也不知道核心開發醫院是哪些。
④DRG/DIP執行后,藥價成為成本,創新藥價格太高,醫生獲得的獎勵受限。
⑤醫保談判涉及的產品數已經超過200個,而且醫保談判產品大部分不是基本藥物。醫院的藥品品種數量有明確的限制:三級醫院≤1500個,二級醫院≤1200個。最近政策考核醫院基本藥物目錄的覆蓋情況和使用情況,基本藥物的數量已經超過醫院藥品品種數量的限制上限,醫保談判涉及的產品不進入基本藥物就很難進院。而且,200個創新藥進入醫院目錄,意味著很多藥品會被剔除,特別是“保基礎”的慢性病、多發病的臨床常用藥。
“城市險”解決哪些問題?
近期的“城市險”主要針對的是醫保談判目錄產品,也許會是一個解決路徑。但是,目前“城市險”價格非常便宜,一個人100多元,全國成年人全部購買最多也才1000億元規模。但是,2021年醫保談判產品可能就增長到1500億元市場規模,加上賠付條件,可能勉強能夠應付醫保談判產品的市場增長。
最后的發展結果可能是:愿意付城市險的人群和對應人群常見適應癥的新藥,更有可能成為醫保談判目錄產品中的贏家。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