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多家三甲綜合醫院產科存在掛號難建檔難現象摘要:
醫藥網6月8日訊
● 生育醫療資源緊張狀況容易加劇產婦對生育的恐懼,進而降低產婦的生育意愿
● 生育是家庭大事,也是社會好事,更是國家大事,每生育一個孩子,都是在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都是在為民族人口再生產作出重大貢獻
● 補齊生育服務短板,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包括天倫之樂在內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為我國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決策部署提供支持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在這些配套支持措施中,如何緩解生育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況備受大家關注。
《法治日報》記者此前采訪發現,北京多家三甲綜合醫院產科存在掛號難、建檔難現象。受訪專家認為,這種生育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況與分布不均衡,容易降低育齡女性的生育意愿。生育是家庭大事,也是社會好事,更是國家大事,國家的人口法律法規政策需圍繞此主題進行調整完善,盡快補齊生育服務短板。
建檔成為最大關口
優質資源總是緊張
5月15日中午,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公園里,記者見到了北京市民肖珍,她正帶著去年出生的兒子遛彎兒。談起剛發布的“三孩生育政策”,肖珍感觸良多,與記者聊起了近兩年前她從懷孕到生產的經歷。其中,建檔之難讓她印象頗深。
2019年7月,肖珍得知自己懷孕時,一臉開心,見誰都笑。但開心過后,選擇哪家醫院生孩子讓她犯了愁。
她上網搜索北京市生育政策——懷孕后首先在北京市生育服務系統在線填報相應信息,提交并得到確認后,可以自行打印生育服務單,接著在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辦理《北京市母子健康檔案手冊》,然后選擇醫院建檔、產檢和分娩。
辦理生育服務單的手續很簡便,《北京市母子健康檔案手冊》也很快辦好。
記者登錄北京市生育服務系統看到,首頁分別有戶籍人口生育登記一孩、二孩,戶籍人口再生育確認(三孩及以上)、流動人口生育登記、服務單打印等子系統。
接下來是選擇醫院,她本來想去家附近的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在肖珍看來,生孩子是大事,為了確保產檢、生產萬無一失,肯定要選擇產科醫療資源好的醫院。
但對肖珍來說,最大的關口是建檔。
“建檔之后才能在這家醫院生孩子,不能建檔,后面的就免談。”她說。
經過咨詢得知,在這家醫院建檔,需要準備《北京市母子健康檔案手冊》、醫??ǖ荣Y料和證件,預產期要符合醫院建檔周期且醫院有床位。這家醫院以半個月為一個封檔周期,一般接收5周以內的孕婦。
建檔的前提是掛號。在這家醫院需要先辦理一張就診卡,然后掛產科的專家號,經初步篩查符合條件后才能建檔。肖珍登錄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發現7天內均已無號。她又到醫院門診大廳咨詢,仍是無號可掛。
建檔不能等。她把目光轉向另一家位于海淀區的三甲醫院,但這家醫院的建檔名額也特別緊張。
眼看時間一天天過去,建檔越來越緊迫,她和丈夫商量后決定,放棄此前的念頭,找一家能掛上號的三甲綜合醫院建檔。
肖珍在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上搜索,發現距離她家大約8公里的一家三甲綜合醫院有產科,而且總是有號,在那里生過孩子的媽媽的評價也挺好,“我們決定去這家醫院建檔”。
掛號、取號,各項檢查結果出來之后,醫生告訴她符合醫院建檔條件。隨后,醫生給她開具建檔條,讓她去建檔。卡著醫院封檔期建檔后,肖珍長出了一口氣。
號源緊張雖有緩解
當天掛號仍難做到
5月15日,記者同時登錄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查看肖珍家附近那家三甲綜合醫院的掛號情況。平臺顯示,該醫院的婦科門診3天內均已無號。
這家醫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同樣有預約掛號服務,可預約3天內的號,但無論是婦科還是產科,都處于無號狀態,不能掛號就不能在這里建檔。
這意味著,肖珍此前遇到的情況至今并無太多改變。
孕婦難以掛號建檔的并非這一家醫院。
5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三甲醫院了解建檔情況。恰逢周六,進出醫院的車輛并不是很多。門口站著一位安保人員,對進入醫院的車內人員進行測溫,并給予院內停車位提示。
順著醫院入口的指示箭頭向前走,在門診大樓前可以看到一處臨時搭建的防疫站,旁邊貼著幾張健康寶的二維碼,進入醫院的人員需經掃碼核查無異常后方可進入。進入門診樓,在門廊處設置了第二道疫情防疫關卡,兩邊墻上貼著通行大數據行程卡的二維碼標志,一位醫護工作者和一位安保人員共同檢查,只有顯示行程卡綠碼的才能進入門診大廳。
門診大廳里的人并不多,在產科一門診外,門上明確寫著“男士止步”,可以看到幾位男性家屬站在門診外等待。
記者詢問醫護人員后得知,該醫院周六周日門診僅上半天班,且掛號放號數量較工作日要少,因此周六日的人流量通常會少很多。記者向咨詢臺后面的工作人員詢問醫院建檔情況時,被告知只有產科醫生才知道具體信息。
這家醫院不支持現場當天掛號。記者查詢京醫通掛號平臺顯示,醫院產科門診在平臺上分為產科門診(備注不建檔)、產一科門診、產二科門診、產三科門診,當天均已無號,而備注不建檔的產科門診最早可掛兩天后的號,其他三個產科門診最早只能掛四天后的號。
記者向一位孕婦打聽建檔情況,她告訴記者,她在這家醫院生的第一個孩子,當時建檔比較難,現在準備生二孩,感覺號源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建檔比上次容易許多。
記者又走訪了另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工作人員告知,該醫院很容易建檔,現在還有不少建檔名額。記者在現場登錄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后看到,隨后一周,該醫院每天都有號源;登錄這家醫院官網可以看到,截至5月14日,產科有7個空床位。
5月17日,記者登錄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查看了23家有產科的三甲醫院的掛號情況,在一周內(5月17日至23日),有12家醫院無號,11家醫院有號。
產檢需要多次排隊
座椅有限自帶板凳
建檔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產檢也是一大關。
北京市民林女士剛生完孩子,她在北京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建檔。二次懷孕的她對記者稱,現在北京生二孩不再需要辦理生育服務證,改成生育服務單,辦理手續簡化,特別方便。
回憶整個生產過程,她認為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產檢,“懷孕12周到28周,4周一次產檢;懷孕28周到36周,兩周一次產檢。我懷孕26周時被查出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控制飲食,還得監測血糖,沒少折騰”。
林女士介紹說,她有時周二去做產檢,有時周四去做產檢,周二產檢人特別多,周四沒有多少人。
令林女士煩惱的是,一旦約到周二產檢,她就需要帶個板凳,“我本身有暈血暈針的情況,產檢抽血得去普通窗口,每次抽完血都沒有地方休息,只能坐在自己帶的板凳上”。此外,產科候診室的座椅有限,產檢的孕婦比較多時,沒座位很正常。
謝女士和林女士在同一家醫院建檔。對于產檢經歷,她稱“有很多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謝女士說:“每次做產檢,都要先掛號,再去找大夫開當天的B超單或者預約B超單,然后才能去做B超。但現實是,掛號之后,前面還有很多人排隊。我有一次掛上午10點的號,一直等到下午4點才見到醫生。”
“醫生開完B超單之后,做B超仍需要排隊,或者當天約不上B超。等B超單出結果,還要再掛一次號去找大夫。做完B超,大夫一般看一眼就說‘沒有問題’。為了這一句話,每次都要耽誤半天時間。”謝女士告訴記者。
在她看來,產檢太熬人,“每次一想到產檢就頭疼”。而且,醫院停車位本來就緊張,這樣產檢也是浪費停車位資源。她有時更愿意選擇拿到B超結果之后,找在線醫生進行分析,“他們的分析也很準確”。
因為工作原因,謝女士目前居住在海南省三亞市,隨著預產期臨近,她決定在三亞一家三甲醫院生產。
她給記者發來的產檢照片顯示,醫院候診區人不多,可以坐在沙發上休息,“啃著蘋果,喝著牛奶,等著叫我的號,太舒服了”。她在北京那家三甲醫院做產檢時,幾乎沒有坐過座位,因為椅子實在不夠。
不過,肖珍在北京的產檢則比較順利。去醫院做產檢時,她提前在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預約掛號,產檢當天,按時到醫院門診大廳取號,正常排隊等待產檢,一般上午9點多去,10點半左右結束。
提升生育服務能力
支持國家發展戰略
問及肖珍是否會要二孩,她看了一眼滿地跑的兒子,沉默一會兒后說:“不想。因為在北京生孩子太不容易,養孩子也太不容易。”
肖珍的同事沈女士育有一個兒子,她也不想再生二孩,“生孩子的經歷太慘痛了”。
沈女士當時在前述一家三甲醫院生產,在待產房,病床上躺滿孕婦,每個人都要拎著自己的待產包,醫生和護士忙得團團轉,根本顧不上某個孕婦,醫生和護士只能先照顧快生的孕婦,“那會兒感覺很無助”。
不想生育的女性并非少數。
北京市發布的歷年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9.06‰,新出生人口19.66萬多人;201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24‰,新出生人口17.82萬多人;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12‰,新出生人口17.48萬多人。
這意味著,近幾年,北京市常住新出生人口數量持續下降。
從全國層面看,我國近幾年的年度出生人口同樣持續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我國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2019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2020年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
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相關人士在回復記者采訪時稱,“十三五”期間,國家啟動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2016年至2020年支持617個婦幼保健機構建設,項目地區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同時,各級醫療機構通過科室間、科室內床位調整等方式,擴增產科床位,努力解決婦幼健康服務資源總體不足和結構性短缺的供需矛盾。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產科醫生21.05萬人、助產士18.31萬人,共計39.36萬人,較2015年(25萬人)增長了14.4萬人,估測累計增加產科床位約8.5萬張。”上述回復稱,“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聚焦群眾健康需求,建設高質量、普惠性產科床位,逐步改善產科環境擁擠、空間狹小、隱私保護不足的現狀,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衛生法學教授王岳對記者說,包括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在內,我國近幾年出生人口持續下降是一個客觀事實。與此相關的是,我國公立醫院產科床位資源確實“比以前好一些”。
在王岳看來,另一方面,一些優質的生育醫療資源仍然緊張且分布不均衡,人們一旦不能獲得,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育意愿。
近年來一直研究計劃生育法規完善的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說,對于產婦個體而言,生育醫療資源緊張狀況容易加劇產婦對生育的恐懼,進而降低產婦的生育意愿。從總體來看,我國的生育醫療資源與社會發展趨勢、人口發展規律并不匹配。
支振鋒認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形勢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黨中央從戰略高度出發,作出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但是,在我國年度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的趨勢下,生育醫療資源緊張狀況并沒有從根本上得以緩解,提供生育服務能力總體上仍不足。
支振鋒建議,我們需要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上看待生育醫療資源問題。生育是家庭大事,也是社會好事,更是國家大事,每生育一個孩子,都是在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都是在為民族人口再生產作出重大貢獻。國家的人口法律法規政策需要圍繞此主題進行調整完善,依法減輕家庭生育負擔和痛苦指數,讓家庭有尊嚴地生育。
“補齊生育服務短板,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包括天倫之樂在內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為我國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決策部署提供支持。”支振鋒說。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