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又色黄一级毛片_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_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久久_浴室春潮他含她的乳

設為首頁 加為收藏
首頁 產品中心 新聞中心 政策法規 專項工作 資源中心 員工風采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5年內,公立醫院將有三大變化,涉及每個醫務工作者!

發布時間: 2021-6-10 0:00:00瀏覽次數: 571
摘要:
  醫藥網6月10日訊 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就4日發布的《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實現“三個轉變”,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意見》明確了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即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這“三個轉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醫療服務體系建設、20年來醫院能力建設、10年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公立醫院已經到了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鍵期,要更加注重內涵發展、技術發展、能力水平發展、服務質量發展,提高發展的“含金量”。
 
  運行模式的轉變意味著公立醫院要善于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將基于人的經驗管理與基于制度和標準的循證管理相結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將醫院管理的基礎精準到科室、精準到診療組、精準到每個醫務人員和重點病種,科學評價績效,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
 
  此外,要從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高度,把醫院資源配置的重點從硬件建設轉向人力資源發展,從提高薪酬待遇、拓寬發展空間、改善工作環境等方面入手,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解決臨床重大疑難問題入手,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產出,不斷推動醫學技術進步。
 
  從薪酬、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等方面,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實現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就要建立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運行新機制,也就是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這其中,廣大醫務工作者是關鍵。
 
  就保護好、發揮好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國家衛健委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提到了以下四點:
 
  第一,合理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醫療行業的特點是: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責任擔當重,應當得到合理的薪酬。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現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實、考核兌現。
 
  第二,拓寬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健全醫務人員培養培訓制度,使每位醫務人員都有接受繼續教育和職業再培訓的機會,并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遵循醫療行業的特點和人才成長的規律,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注重臨床工作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等傾向。
 
  第三,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機制,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等多種方式,關心年輕醫務人員成長。同時,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必要的安檢設施,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提升醫務人員社會地位。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讓廣大醫務人員感受到實現價值的自豪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受到尊重的職業榮譽感。同時,廣大醫務人員要恪守醫德醫風醫道,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關于《意見》中提到的建立“靈敏有序”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華波表示,其正在起草有關《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的實施方案和確定試點城市,會通過試點來進一步確定相關的路徑和做法。
 
   “雙中心”建設階段性成效明顯,10個項目已在8個省投入使用
 
  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的核心內容就是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和區域的均衡布局。簡單來說,就是從北京、上海、廣州等頂級優質醫療資源比較富集的地區,選擇若干國家級的高水平醫院作為輸出醫院,到優質醫療資源非常匱乏、人口眾多、基礎比較薄弱的省份去建設分院或者分中心等分支機構。
 
  據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孫志誠介紹,第一批按照中央批準的試點方案,選擇了河北、遼寧、山西、福建、安徽、云南等八個省開展試點工作,促成了10個項目,目前都已建成,先后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較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一是區域的醫療水平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明顯提升。比如,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有30多項技術填補了整個福建省和廈門市的醫療空白;北京阜外醫院的云南醫院投入運營的兩年時間里,先心病的手術總量已連續兩年在西南地區排名第一,住院期間的死亡率從5.6%下降到2.6%。
 
  二是初步改善了就醫流向。從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試點的10個項目對留住當地甚至周邊的患者都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河南的一個區域醫療中心,是北京兒童醫院的鄭州醫院。開業之后,2020年整個河南省前往北京兒童醫院就診的門診下降了63.1%,住院下降了51.3%。華科大同濟醫院的山西醫院投入運營之后,2020年這家醫院患者外轉率同比下降了79.3%,而且有患者外轉的科室從12個下降到了6個。
 
  三是擴大了品牌影響力。輸出醫院按照同質化的管理標準,大力向當地輸出品牌、輸出醫院文化、輸出醫院標準等,品牌的吸引力也得到積極的釋放。比如,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在當地打響了復旦中山這個牌子之后,不僅穩定了當地的患者,還對周邊的浙江、安徽、江西甚至廣東等省份的患者都產生了明顯的輻射效應,這些地方轉入的患者占比達到了總診療量的40%。
 
  四是帶動了醫療資源的投入。針對每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試點項目,國家發改委都安排了一筆中央預算內的投資來支持其進行能力提升,同步也帶動了項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對區域醫療中心的投資。第一批10個試點項目,總共核定醫務人員的編制1.36萬個,規劃總床位1.52萬張,其中新增編制6300個,新增床位6500張。
 
  五是加快了人才隊伍的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在吸納當地依托醫院原有隊伍的同時,普遍由輸出醫院往當地派駐管理團隊、主要科室負責人及業務骨干。同時,它們也采取面向全國、面向社會招聘和委托培訓等多種方式積極引進人才。阜外醫院的華中醫院在鄭州引進了長江學者等知名專家9人,全職醫療技術人員135人,且有5個是入選了“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人才的推薦人選。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由復旦大學中山醫院本部派過去的骨干,一待就是三年,多達120人,另外面向全國招聘醫學專業的高材生680多人。
 
  六是積極開展了很多探索。按照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們也把區域醫療中心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衛健委體改司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這些醫院都納入到改革的試點當中。
 
  據悉,在“十四五”期間,按照國務院的有關部署,國家發改委還會在原有8個試點省份的基礎上,分兩步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第一步是,在2021年將12個優質醫療資源比較緊缺的中西部省份納入試點范圍;第二步是,到2022年底,把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工作覆蓋到全部省份,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全國范圍的規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