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再釋生物藥集采信號!270億胰島素市場先行試水摘要:
醫藥網8月23日訊 業界已聽得見生物藥集采的腳步聲。近日,國家醫保局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3013號(醫療體育類184號)提案答復的函》中就“生物制劑采購機制”表示,將結合生物制劑的相似性、穩定性和可替代性等方面的特點,考慮臨床用藥需求,充分征求臨床和藥學專家以及相關企業意見,摸清企業產能,形成適合生物制劑特點的規則。
在國家頂層提出要做到應采盡采的指揮棒下,生物制劑顯然不會是帶量采購浪潮中的例外品類。但基于生物藥物類產品客觀存在的特殊性,納入集采范疇的相關要素現階段尚待具體明晰。不過毋庸置疑的是,一旦關鍵信息得到明確,生物藥集采勢必將以與化學藥物趨同的降價力度洶涌而來。
生物藥院內市場接近1500億元
目前,生物藥已然成為全球醫藥產業競爭熱點領域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主攻方向。在國際市場,生物藥逐漸反超化學藥,晉級成為全球藥物市場最大的支柱領域,這體現在生物藥于全球暢銷藥榜單中坐擁半壁江山。而在國內市場,生物藥的市場銷售額亦在實現快速增長。米內網數據顯示,2020年生物藥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接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12.6%,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年的9.2%上升至11.8%,不斷縮小與中成藥間的差距。
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各藥品類型銷售額的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生物藥在我國院內市場占比不斷攀升的原因在于,一是近年來生物制品中新上市的創新藥相對較多,尤其是抗腫瘤抗體類藥物;二是生物制品中抗疫品種(如干擾素、血液制品中免疫球蛋白等)以及重磅抗腫瘤品種的市場需求較大,相關藥品在臨床使用量相對較多。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西藥TOP20產品榜單中,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門冬胰島素、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以及利妥昔單抗等生物藥品種皆位列其中。
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西藥TOP20產品
數據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其中,最具看點的莫過于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以及利妥昔單抗這三大躋身榜單的抗腫瘤生物藥。米內網數據顯示,在2020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盡管注射用曲妥珠單抗銷售額略有下滑,但仍有超過50億元的市場規模。目前,該產品生產企業僅有原研藥企羅氏和復宏漢霖兩家。雖然當前羅氏市場份額最大,但后來者復宏漢霖勢頭正猛,2020年第三季度才在中歐相繼獲批上市的漢曲優在去年共獲得1.36億元收入,而在今年上半年僅境內收入已增長至2.876億元。
而貝伐珠單抗2020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市場規模則是達到46.2億元,同比2019年的34.3億元增長34.88%。原研藥企羅氏目前仍是該產品的龍頭企業,但在齊魯、信達、綠葉3家藥企的生物類似藥沖擊下,其在重點省市公立醫院中的市場份額開始出現下降,銷售額同比下滑超過15%。據悉,齊魯制藥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在2019年底獲批上市,但其在2020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已超過15億元,按此估算市場份額亦超過30%。
在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利妥昔單抗市場達43.6億元。雖然原研藥企羅氏仍占據重要市場份額,不過隨著復宏漢霖、信達生物的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相繼獲批,市場競爭格局已然發生改變。其中,復宏漢霖的漢利康作為我國首個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于2019年3月獲批,2020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就超過7億元。信達生物的達伯華作為第二款國產利妥昔單抗在2020年10月獲批,盡管暫未披露具體的銷售數據,但從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商業化第二年便實現22.9億元的收入成績來看,達伯華同樣前景可期。
生物藥集采仍需積累更多經驗
如果按照化學藥滿足“1+2”競爭格局便可納入國采范疇的門檻,生物制劑事實上已有多個品種符合要求,但迄今為止已開展五批六輪的國采名單上仍然只有化學藥品種在列。有觀點指出,出于對生物制劑在相似性、穩定性、可替代性和企業產能等維度的特殊性考量,是國家醫保局遲遲未展開對生物制劑集采的重要原因。
中國獲批的單抗類生物類似藥及其原研產品
除了滿足充分競爭的要求以外,納入集采的化學藥還需要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有業內人士指出,和化學藥一樣,生物制劑亦存在著原研和仿制的區別,但由于生物大分子并不能像化學分子做到結構完全相同,因此將其命名為生物類似物。盡管各國對于生物類似物的定義不同,但都要求在質量、安全和有效性方面,與參照的原研藥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今年2月,CDE發布《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和適應癥外推技術指導原則》,在《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增補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和適應癥外推的指導性建議,進一步規范和指導生物類似藥的開發和評價。而后,CDE又陸續發布針對利拉魯肽、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阿達木單抗和貝伐珠單抗等品種的生物類似藥臨床指導原則,對藥代動力學、有效性比對研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等評價指標的臨床實驗設計和終點做出說明,并針對各藥推薦主要研究終點指標。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的相似性評價上,政策規范目前在趨于明確和量化,對于單抗這類的大品種也已經有相當清晰的標準,具備了臨床替代的先決條件。系列政策的發布也意味著生物制品的集采工作已經納入醫藥政策的規劃中,隨著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工作的進展,其帶量采購工作勢必將有序推進。
生產企業能否保障供應也是生物制劑進入國采目錄的一大考驗。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下,本土藥企紛紛從仿制藥領域向創新藥領域進發,其中以生物創新藥的積極布局為主。而為有力保證持續和穩定的市場供應,相關藥企開足馬力擴展產能。2020年,復宏漢霖的漢利康增加原液2000升生產規模及2000升生產設備的申請相繼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目前其徐匯生產基地已設有南北兩條生產線,擁有6個2000L的大規模一次性生物反應器。同年,信達生物的總產能也由5000升成功擴展至24000升。
綜合來看,目前我國生物制劑/生物類似藥在供應穩定性、替代性方面似乎還需要積累更多的經驗,并不完全滿足納入國采的要求。有研究者指出,針對生物制品的采購政策還要充分考慮生物制劑的產品特點、產業發展階段、臨床需求和患者安全等關鍵信息,降低患者潛在用藥安全風險,探索適合生物制品的創新采購政策。
用胰島素試水生物制劑集采規則
胰島素或將先行試水探索生物制劑的集采規則。在本周流出的《國家組織胰島素集中帶量采購方案(征求意見稿)》中,二代和三代胰島素均分別按速效、基礎和預混各分為3個組,以“企業+通用名”為單元展開競爭,同組內各通用名產品公平競爭。醫療機構根據各組別各廠牌通用名填報未來一年的需求量。中選企業按照報價高低分配約定采購量,整體要求適當調高中選率,促進更多報價更適宜的企業中選。不過三代胰島素如何差額中選,獨家規格的產品如何滿足臨床需求,胰島素注射產生的相關費用由誰買單等問題并無明確說明。
早前,湖北武漢已對胰島素集采進行試點。從采購文件來看,胰島素國采與武漢胰島素集采規則略有不同,后者是以降價幅度裁定市場份額:報價若低于全國省級掛網最低價5%時,將拿出對應產品2018年武漢采購量的70%為約定采購量;若報價低于全國最低價10%,則可獲得該產品2018年武漢采購量的90%。最終,武漢以170.57萬支的總采購量促成部分中標,產品單價最高降幅達到43%。諾和諾德中標產品最多,賽諾菲和禮來緊隨其后,三大外企占到68%的份額,總體上并未改變市場競爭格局。
米內網數據顯示,近年來胰島素及其類似藥國內市場的銷售額持續攀升,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接近270億元。其中諾和諾德、賽諾菲、禮來三大跨國藥企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合計市場份額超過70%;而甘李藥業、通化東寶、聯邦制藥三大國內藥企則在奮力追趕,甘李藥業市場份額在2020年成功突破10%,有望在未來超越禮來躋身前三甲。據米內網統計,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胰島素及其類似藥TOP10品牌市場份額合計超過80%,諾和諾德上榜品牌多達4個,甘李藥業、聯邦制藥上榜品牌銷售增長強勁,增幅超過15%。
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胰島素及其類似藥品牌TOP10
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當前,國內布局胰島素賽道的本土藥企超過50家,對這些藥企而言,若無法進入集采,可能意味著失去現有的市場份額;但若是進入集采,如何劃定降價的幅度來兼顧市場份額與企業利潤成為難題。從競爭相對充分的二代胰島素來看,國內的生產技術已然成熟,與外企相比生產成本較低,實現國產替代的幾率相對較大;但三代胰島素的生產技術要求相對偏高,國內涉及的生產企業較少,結合分配規則,增量部分是由醫療機構自主選擇中標企業進行分配,醫療機構可能更傾向于延續原有的臨床習慣,選擇進口產品。有業內人士表示,胰島素能否完成進口替代猶未可知,加之新型降糖藥物接連面世,本土藥企或將面臨寒冬。
早在去年10月,國家醫保局在答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450號建議時就表示,正在研究生物制品集中采購相關政策,生物類似藥并非集中帶量采購的禁區,在考慮生物類似藥的相似性、企業產能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具體產品的臨床可替代性等因素的基礎上,將適時開展集中帶量采購。時間轉眼將近一年,國家醫保局終于拋出胰島素集采先行試水,不管此番成效如何,都將為未來更多的生物制劑集采積累一定經驗,最終“游戲規則”將會如何制定,靜待后觀。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