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吉林省出臺實施意見摘要: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從總體要求、優化高質量發展布局、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激活公立醫院發展動力、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加強組織實施幾方面做了說明。在總體要求中,《實施意見》提到,爭取用 5 年時間,努力實現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轉向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吉林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吉政辦發〔2021〕43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全力推進我省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持續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高舉公益性旗幟,突出公立醫院主體地位,提升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爭取用5年時間,努力實現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轉向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吉林提供有力支撐。
二、優化高質量發展布局
(一)建設高水平省級公立醫院。遴選建設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形成省域內具有較強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優質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集中力量開展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技術攻關,開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實施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形成臨床重點專科群,群眾危急重癥、疑難病癥基本在省域內得到解決。創建國家級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
(二)加強地市公立醫院建設。通過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制度,結合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地市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力爭實現每個地市設有1家三甲醫院。以市區為規劃單元,將服務區域按照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劃分為若干網格,組建由轄區內的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其他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為成員的城市醫療集團,統籌為網格內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各醫院結合實際建設優勢專業專科,形成特色鮮明、專業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發展格局,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力爭每個地市設有1家三級中醫類醫療機構。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三)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縣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加強城市三級醫院對縣級醫院的對口幫扶,縣級公立醫院逐步達到二級甲等,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逐步覆蓋全省50%以上的縣級公立醫院。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加強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統籌管理,發揮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加強縣級醫院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實現縣辦中醫院全覆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率達100%,形成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
(四)建立醫防融合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加快推進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專業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支持多院區公立醫院在主院區以外的院區重點加強疫情救治能力建設,發生重大疫情時能夠迅速實現功能轉換。每個地市選擇1家綜合醫院針對性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對現有獨立傳染病醫院進行基礎設施改善和設備升級,每個地市設有1家傳染病醫院。縣域內依托1家縣級公立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業務融合的合作機制。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建設一支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發揮軍隊醫院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國家生物安全防御中的作用。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三、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一)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依托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培育一批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優勢專科。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根據省域內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資源,建設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群。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老年醫學科等臨床專科建設,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為開展先進醫療技術、高難度手術和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提供高技術支撐。建設一批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區域專科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顯著提升。加大對中醫醫院的支持力度,加強針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周圍血管病等中醫優勢專科建設。
(二)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推動醫療服務流程,以質量安全優先為醫療服務導向,不斷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推動醫療機構建立醫療質量管理三級網絡,形成質量管理委員會、職能管理部門和業務科室之間的互動和聯動。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對標績效考核體系,對醫療質量控制要素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全面評價醫療質量管理,促進醫院建立良好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改進體系,圍繞安全、質量、服務、管理、績效五個要素,加強質量管理與改進。開展公立醫院等級評審,全面提高醫院管理水平、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強化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數據評價工具的應用,加強病案首頁質量管理,建立數據采集、共享和業務協同的質控監測系統。
(三)推進醫療技術科研攻關。建立臨床需求導向的科研機制,對接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前沿,聚焦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罕見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重大疾病,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產出。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診療協同,科研成果服務臨床一線。建設和完善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開展中藥材生產關鍵技術、中藥新藥、民族藥、中醫藥健康產品研究。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
(四)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開展多學科診療模式,對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落實國家單病種多學科診療規范,建立單病種多學科病例討論和聯合查房制度,為住院患者提供多學科診療服務。全省所有三級綜合醫院和符合條件的專科醫院均要開展日間手術,日間手術占手術量的比例逐步提高。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服務。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大力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防治融合理念,建立醫防融合新型服務模式。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
(五)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動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嚴格落實藥品追溯制度,以“互聯網+電子處方”模式,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
四、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
(一)創新運營管理體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核心業務供給效率,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提升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和運營管理效益,實現醫療成本、醫療質量雙控制。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所有經濟活動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增強公立醫院預算收支管理意識,提高預算資源利用效率。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將全面預算管理納入醫院預算績效考核范圍,強化績效考核導向,推動落實公益性,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堅持公益性原則,對經濟活動及相關業務活動的運營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和管控,實現醫院經營活動合法合規、風險可控、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促進公立醫院服務效能和內部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加強公立醫院智慧后勤建設,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
(四)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動二、三級公立醫院發展方式轉型、管理模式轉變,促進收入分配更科學、更公平,實現效率提高和質量提升。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公立醫院主動加強和改進醫院管理,加強內涵建設。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
(五)加強執業行為監管。公立醫院要加強行業自律,對本機構依法執業、規范服務、服務質量和安全、行風建設等承擔主體責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嚴守法律法規,加強從業人員管理、考核,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建立健全服務質量和安全、人力資源、財務資產、績效考核等內部管理機制,自覺接受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督。健全綜合監管結果與公立醫院校驗、等級評審、醫保定點協議管理、重點專科設置、財政投入、評先評優等的掛鉤機制,以及從業人員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結果與職稱聘任、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績效分配等的掛鉤機制。加強對失信行為的記錄、公示和預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
五、激活公立醫院發展動力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落實中央編辦關于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結合我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需要,研究制定我省公立醫院人員編制管理辦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優化編制資源配置。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
(二)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適應我省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保障醫務人員合理薪酬待遇,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服務群眾積極性。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在確保醫療機構良性運行、基本醫保支出可承受、群眾整體負擔不增加、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對高層次人才聚集、公益目標任務繁重,承擔科研、教學任務以及需要重點發展或績效考核評價結果優秀的公立醫院,以及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的中醫醫院,予以適當傾斜。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采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可繼續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也可結合本單位實際,自主確定其他更加有效的分配模式。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充分發揮各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更加注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薪酬水平,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
(三)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加強醫學生臨床技能和醫德素養的培養,強化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讓醫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實踐,培養職業認同感。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強化早跟師、早臨床學習模式。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落實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有關政策精神,探索在崗位設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評審意愿的三級公立醫院試點自主開展高級職稱評審。
(四)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穩妥有序試點探索醫療服務價格優化。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探索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
六、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
(一)踐行公立醫院辦院宗旨。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不斷改革創新、優化流程、深化內涵,創辦有溫度的醫院。建設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醫風嚴謹的醫務人員隊伍,塑造行業清風正氣。恪守服務宗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二)凝聚強大精神動力。加強黨對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的領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醫院文化建設,在公立醫院打造紅色陣地。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三)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等多種方式,關心年輕醫務人員成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讓廣大醫務人員感受到實現價值的自豪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受到尊重的職業榮譽感。加強醫院安全防范,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必要安檢設施。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七、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一)執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堅持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醫院黨委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支撐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二)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
(三)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合理設置醫院黨建工作機構,配齊配強黨建工作力量,推進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建立健全醫院內設機構黨支部,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推進公立醫院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實施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
八、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把握發展契機,結合現狀加強統籌謀劃,明確階段目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二)落實工作責任。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
(三)落實投入政策。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機構建設主體責任,全面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符合規劃的六項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四)加強輿論引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挖掘典型,加強對工作成效的宣傳,正確引導輿論,開展政策解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0月12日
|
Copyright ?2015 廣東穗康醫藥有限公司
粵ICP備15022662號(粵)
-技術支持:信息管理部|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