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又色黄一级毛片_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_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久久_浴室春潮他含她的乳

設為首頁 加為收藏
首頁 產品中心 新聞中心 政策法規 專項工作 資源中心 員工風采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360家醫療機構關閉撤銷!央企辦醫改革基本完成

發布時間: 2021-12-27 0:00:00瀏覽次數: 749
摘要:
  12月23日,國資委召開媒體通氣會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
 
  360個企業辦醫關閉撤銷
 
  原定于2018年完成、后增加三年“緩沖期”到2021年底完成的國企醫院改革,目前進程如何?據新華社消息,12月23日,國資委召開媒體通氣會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
 
  其中,228個醫療機構移交地方納入當地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59個醫療機構通過中央企業內部整合等方式,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202個醫療機構通過重組改制、托管、交由地方專業化平臺等方式推進改革;360個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國資委改革局副局長唐祖君在通氣會上表示,深化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既有利于國有企業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更好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更有助于深入推進衛生健康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優質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
 
  而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統籌現有資源,抓好“三個加快”,不斷提升專業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快完成醫院改革掃尾任務,指導中央企業開展“回頭看”專項檢查評估,確保改革經得起檢驗。
 
  二是加快推進資源整合,發揮重點企業全產業鏈優勢,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管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三是加快出臺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醫療健康集團可持續發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這是繼今年8月份國資委舉辦的國企辦醫改革主題座談會之后,國企辦醫動態再次引發行業及社會的高度關注。
 
  新風向!優化支持國企辦醫發展
 
  8月3日,一場特殊的座談會在北京電力醫院召開。這次會議由國資委企業改革局牽頭舉辦,會議就《關于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來自國資委企業改革局、中央編辦機構改革局、財政部資產管理司、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醫保局醫藥管理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技司、中國醫院協會企業醫院分會的多位代表及數位醫療界知名學者等出席了會議。
 
  據悉,該次會議達成共識,認為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作為公立醫療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主體,正式文件一定要在當前醫改的大背景下,努力為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創造優質、平等的生存發展環境,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形成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與政府辦醫療機構、非公立醫療機構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健康保障格局。
 
  據《看醫界》了解,關于支持國企辦醫發展的政策,國家已經劃定時間表,2021年6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其中提到“優化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發展,2021年10月底前制定相關政策文件”。
 
  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剝離國企辦醫院是近年來醫療改革的關注焦點之一,數千家國企醫院的歸屬一舉一動都持續吸引著業界的目光。國企剝離醫療機構走過20個年頭,關于國企醫院未來發展的思考和路徑,或許也正在進入下一個階段。
 
  一度輝煌,一批國企醫院逐漸沒落
 
  對于不少國企醫院來說,已經邁入了60載的年頭。
 
  據《看醫界》專欄作者、原陜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副局長徐毓才介紹,國企辦醫院起步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國家大力發展工礦企業,由于這些企業和礦區基本上都遠離城區,為滿足其職工、家屬及當地居民的醫療衛生保障,也體現單位福利和優越性,國企醫院應運而生。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在當時的環境下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企醫院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黃金歲月。以湖北鄂鋼醫院為例,1958年,鄂城鋼鐵廠開建,鄂城鋼鐵廠職工醫院與鄂鋼企業同時誕生,到如今已有63年歷史。
 
  最早,鄂鋼職工醫院是一個醫務室,后來逐漸發展成一家集醫療、教學、預防為一體的綜合醫院,并于1997年在鄂州地區率先被評為國家三級綜合醫院。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該院燒傷科和骨科名聲在外。
 
  但到了2000年以后,鄂鋼醫院經營每況愈下,市場競爭環境也日益嚴峻。據《看醫界》了解,在鄂鋼醫院方圓3公里內,至少有三家三甲醫院,其中建于1947年的鄂州市中心醫院,與鄂鋼醫院相隔僅1.5公里左右,鄂州市中醫醫院、鄂州市婦幼保健院與其距離也都在3公里之內。
 
  市場化大潮來臨,一批國企醫院開始逐漸沒落,鄂鋼醫院只是很多國企醫院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7年春節期間,貴州兩家企業醫院之間發生了一起爭奪醫患的大戲,令業界震驚。據《看醫界》了解,貴航貴陽醫院精神科主任楊某突然私下帶領64名住院患者出走到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一同“消失”的還有4名醫生和7名護士。
 
  這一醫院版“飛越瘋人院”,也有著國企醫院改制的背景。據悉,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前身系成都鐵路局貴陽鐵路分局醫院。2015年10月,醫院引進上市公司朗瑪信息持股66%、貴陽市衛生健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9.19%作為戰略投資人,六醫職工持股4.81%,完成股份制改造。
 
  不久后,朗瑪信息宣布擬募資6.5億元,用于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升級擴建,擬將床位從300張擴至800張。可以說,在國企醫院改革的大背景下,貴陽六院完成改制后,正在迎來大批資金的注入。
 
  而貴航貴陽醫院又名貴航三00醫院,隸屬世界500強、中央軍工企業--中航工業集團公司,醫院開放床位1000張,下設8家分院。2016年6月6日通過評審成為三級甲等醫院。作為老牌國有企業醫院,母體機構的投入逐漸減少,直至一度停止,當時的貴航貴陽醫院還在等著改制的到來。
 
  徐毓才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建設醫療機構已經不再需要以企業為主。“現在的醫療機構正在向著職業化、專業化這條路發展。因此,國企辦醫院必然要走上剝離這條路。”
 
  漫漫20年國企辦醫剝離路
 
  2002年,原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意見》,在政策的引導鼓勵下,國有企業醫院曾經迎來了一輪大規模、集中式的改制與剝離。始建于1965年的茂名石化醫院在這一波浪潮中,迎來了第一次改制。
 
  據《看醫界》了解,2003年,茂名石化醫院從母體機構茂名石化脫離,采取全院員工持股的方式進行改制。但股權一分了之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后果,醫院的發展資金面臨窘境。400多名員工作為股東,有的并不愿意、也沒有能力再為醫院的發展集資。
 
  第一次改制后,茂名石化醫院面臨著重重發展困境,原院長王家蘇給出的形容詞是“慘淡經營、苦苦支撐。”
 
  2009年,茂名石化醫院迎來第二次改制,吸取了第一次改制的教訓,從全員持股,變成了將員工股份全部出售給了北京天健華夏。
 
  數千家待剝離的國企醫院,也成為了一些上市公司盯上的潛在優質資產。與茂名石化醫院類似,大連遼漁醫院也經歷了兩次改制,第二次改制被上市公司收入囊中。
 
  據了解,遼漁醫院前身為遼漁集團公司職工醫院,2004年,醫院迎來第一次改制,也是采用員工持股形式,除醫院的董事長外,還有114人自然人股東。
 
  十年之后的2014年4月,上市公司恒康醫療以1.28億元收購了遼漁醫院100%產權。雖然遼漁醫院負債運營,但是作為一家床位300張,年門診量13余萬人次,出院病人量1萬余人次,年手術量約4000例的企業醫院,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可謂是非常具有想象空間的優質資產。
 
  不過二次改制的結果仍令人遺憾。激進式擴張后,恒康醫療債務不斷增加。為了緩解現金流壓力,2020年12月,恒康將6年前1.28億元收購的遼漁醫院100%權益以9000萬元轉讓。
 
  一邊是接手后運營不佳,另一邊,也有上市公司接手后醫院發展得蒸蒸日上。
 
  據《看醫界》了解,2016年9月26日,海南海藥以3.4億元受讓鄂鋼醫院100%股權項目,此后,海南海藥決定投資5000萬元對醫院環境、診療設備、信息化系統進行更新改造,后期又批復1.2億元增資計劃。醫院改制后,很快扭轉人員流失、業績下滑的局面。
 
  中國社會辦醫案例編委會執行主編曹健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曾表示,2002-2003年,有過一波企業醫院改制熱潮,但是當時體量大的一些國有企業并沒有把下屬醫院剝離出來。
 
  于是,關于剝離國企辦醫的政策再加碼。2017年,國資委等六部委出臺《關于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制移交和集中管理,并明確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四種路徑:移交地方、關閉撤銷、資源整合、重組改制。
 
  2018年3月,國資委、發改委、財政部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大型獨立工礦區企業辦醫療機構應盡可能移交地方政府、專業化機構或企業管理,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應予以撤并,從2019年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醫療機構提供補貼。
 
  新一輪國有企業醫院的剝離潮來了。
 
  時間緊、任務重,由于定下了2018年底需要完成國企醫院剝離的重任,這一階段的企業醫院多以“打包”改制、“打包”移交等方式出現在媒體報道中。
 
  2017年3月,復星醫藥集團聯合泰康保險集團出資10億元,與江蘇徐礦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淮海醫院管理集團,對徐礦集團所屬全部19家醫療機構一次性打包改制重組。
 
  據了解,在改制前,一些企業醫院運營境況已經極為艱難。從2003年起,江蘇徐礦集團就已經給醫院“斷奶”了,企業醫院基本上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設備老化,人才大量流失,數家醫院停業甚至關閉,已經成為了典型的不良資產。
 
  類似的“打包”改制和移交還有:2017年8月份,上市公司“*ST大有”(河南能源)一次性轉讓8家醫院;9月,冀中能源集團系下的華藥職工醫院、井礦集團總醫院人員移交給華北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10月,晉煤集團下屬晉煤總醫院及下設的6所礦區醫院迎來“打包”重組改制。
 
  除了“打包”改制,據《看醫界》了解,也有不少企業醫院被移交地方政府。2019年12月4日,青海油田職工總醫院正式移交青海省衛健委;2020年8月18日,濟南市萊鋼醫院正式由萊鋼集團劃轉移交至濟南市衛健委管理,成為市衛健委直屬事業單位。
 
  而2016年12月曾因改制鬧出群體事件的吉林一汽總醫院,也如愿以償終于成為吉林省衛健委的直屬單位。
 
  在資源整合方面,寶石花醫療健康集團也進行了探索。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3月,中國石油集團成立寶石花醫療健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旨在通過整合中石油集團相關醫療資產,集團將形成擁有約10家三級醫院、300余家醫療機構、營業收入約100億元、管理床位約2萬張、服務400多萬石油職工家屬以及周邊上千萬居民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團。
 
  “公立醫院第二國家隊”來了
 
  2018年7月,國資委曾指定華潤健康、國藥集團、中國誠通、中國通用、中國國投、中國國新等六家央企作為托管平臺,將沒有完成改制的國企醫院劃入托管平臺。
 
  對此,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向《看醫界》表示,這六家平臺的專業管理能力、資金和國企優勢都十分強大,以打包的方式整合這些企業醫院,會形成國有資本主導的多個醫療集團。“國有資本整合企業醫院,會成為社會辦醫一支十分強大的力量。也就是說在社會辦醫的集團軍里,會隨著央企的注入而發生改變。散兵游勇基本上要邊緣化了。”
 
  央企的注入,為“多元化辦醫格局”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可能。
 
  據了解,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辦醫類型分為公立醫療機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非公立醫療機構又被稱為民營醫院、社會辦醫。改制后的企業醫院究竟歸為公立醫療機構還是社會辦醫?
 
  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主任莊一強認為,非公立醫院指的是“社會資本持股大于50%的股份制醫院,即社會資本(含國有商業資本)控股的醫院,包括原創型和改制型”。也就是說,企業醫院改制后應該都是非公立醫院。
 
  然而,據《看醫界》了解,前些年一些企業醫院改制成為社會辦醫范本,如今在官網上已經悄然將醫院簡介改為“公立醫院”。
 
  以華潤武鋼總醫院為例,2013年6月,華潤醫療與武鋼集團合資合作成立華潤武鋼(湖北)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華潤醫療控股51%,取得經營管理權,并在2013年底進行了改組,武鋼醫院由此更名為華潤武鋼總醫院。如今,官網上介紹,醫院是青山區唯一的公立三甲醫院。
 
  究竟該如何界定改制后的企業醫院?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于旭波認為,目前,國企辦醫,特別是央企醫療集團,已經成為政府辦醫之外,公立醫療機構的第二國家隊,是社會辦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與政府辦醫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隨著六大央企的承擔醫療產業發展的重要責任,這些資本的注入其實是做大了醫療產業,隨著央企的注入,很多大型醫療集團將形成。下一步,中國社會辦醫將會發生非常深刻的變化。”閆東方曾向《看醫界》這樣表示。
 
  如今這一預判正在逐漸成為現實,多個超萬張床位的巨無霸醫療集團已經出現。
 
  據了解,作為國資委批準的以醫療健康為主業、承接企業醫院改制的央企之一,通用技術集團目前已擁有154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級醫院17家,二級醫院47家,一級及未評級醫療機構90家),3.2萬張床位,年門急診量超過1600萬人次,分布全國21個省市。上文提到的貴陽貴航醫院,也于2020年11月被納入通用集團的版圖。
 
  而華潤醫療集團官網顯示,華潤醫療旗下擁有107家醫療機構,分布于北京、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主要區域,提供臨床診療、健康管理、公共衛生等全方位、多層次的醫療健康服務,其中三級醫院5家、二級醫院19家、一級醫院及社區中心31家、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52家,總床位數超過1萬張,年門急診總量超過770萬人次。
 
  2020年底拿下山西焦煤集團旗下4家醫療機構后,國科體系大健康平臺新里程醫院集團在山西省的控股床位數達到5300張的規模,覆蓋晉南、晉北、晉中多個城市。有數據顯示,目前,新里程醫院集團的控股床位數近2萬張。
 
  未來企業醫院如何發展?莊一強認為,投資/并購企業醫院的進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投后管理,也就是要有能力保證醫院改制完成后提供可持續的、良性的、具有競爭力的醫療服務,醫院改制后,應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借助社會資本的優勢形成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向管理要效益。
 
  而以健康為主營的大型央企醫療集團,既有著企業管理的靈活機制,同時又有國資背景背書,能享有除資金外的一系列資源支持,在未來的醫療服務格局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實踐多元化辦醫,推動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