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又色黄一级毛片_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_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久久_浴室春潮他含她的乳

設為首頁 加為收藏
首頁 產品中心 新聞中心 政策法規 專項工作 資源中心 員工風采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第八批國采或納入生物類似藥,中成藥最快明年初

發布時間: 2022-8-1 0:00:00瀏覽次數: 474
摘要:
  伴隨著第七批集采的落幕,第八批集采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業界都在關注:第八批國采是否納入生物類似藥、中成藥或中藥飲片?哪些化學藥將納入新一輪國家集采?
 
  01預期任務基本完成
 
  2022年7月8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2022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22〕20號)提出:2022年底國家和省級(或跨省聯盟)集采藥品品種數累計不少于350個,高值醫用耗材品種累計達到5個以上。
 
  根據7月22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前七批藥品國家集采共納入了294個品種。
 
  2022年4月7日,國家醫保局召開首次全國醫藥集采機構工作會,明確到年底各省份(含省際聯盟)自行開展集采的藥品品種數累計不少于100個的目標,并且須包含化學藥、中成藥以及骨科創傷、口腔種植體、藥物球囊等耗材。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2年7月15日,我國僅省級聯盟集采批次已經達到35批次,中標藥品平均數量大概率超過50種。
 
  也就是說,到2022年年底,國采和省采品種數不少于350種的要求可以滿足。
 
  據2021年9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21〕36號),要求藥品集采品種數不少于500種,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品種不少于5類。按照目前集采時間安排(即國采一年兩批次)和品種數量,這個目標亦可以實現。
 
  02省級聯盟積累經驗
 
  根據國家常態化、制度化的集采政策要求,首先重點將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內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采購范圍,逐步覆蓋國內上市的臨床必需、質量可靠的各類藥品和耗材。由此可見,第八批集采品種可能涉及化藥、生物藥、中藥和耗材。
 
  相比之下,省級和省際聯盟集采范圍更廣,涉及化藥、生物藥、中成藥領域。2022年3月10日,廣東11省聯盟首次把利妥昔單抗納入省級集采,最終信達生物因價格最低獲得擬中選資格,羅氏和復宏漢霖獲得擬備選資格。另外,湖北和廣東中成藥聯盟集采,為國家集采中成藥品種積累了大量經驗。
 
  03或納入生物類似藥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還未納入集采、過評品種超過4家企業的化藥品種已經超過70種,到年底大概率會超過90種;超過4家制藥企業的生物類似藥有3種,分別為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和阿達木單抗,僅貝伐珠單抗公立醫療機構市場規模已超過50億元,再加上曲妥珠單抗和阿達木單抗,預估會有百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
 
  根據國家集采規則,納入醫保目錄內用量大、采購金額高+臨床必需+質量可靠規則,且競爭比較充分的產品。國家集采既要節省醫保基金,又要保證質量和供應,讓患者獲益。由此可見,上述三種生物類似藥基本符合條件。
 
  國家集采并不是一味地讓企業降低價格,而是緩解競爭,讓國內制藥企業謹慎選擇研發藥物,不僅避免產品過度集中、競爭過于激烈導致價格過低,也有利于國內頭部企業研發更具有臨床價值的藥物。
 
  04中成藥最快明年初
 
  從省級聯盟試點時間來看,由于產品之間的差異性,中成藥可能需要至少一年的地方集采試點才能納入國家集采范圍,再加上湖北19省聯盟和廣東6省聯盟集采進展良好,近期還會有其他省級單位將中藥納入省級聯盟集采。因此可以推測,如果國家將中成藥納入集采,最快可能會在明年年初。中藥飲片正在處于省級聯盟集采報量階段,近一年內或還來不及納入國家集采。
 
  雖然疫情防控形勢仍較嚴峻,但國家醫保局近期不太可能將此類產品納入國家集采,因此未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和相關耗材的集采會以省級聯盟或省級集采為主。
 
  綜上所述,第八批國家集采大概率會集中在化藥和生物類似藥領域,中藥、醫療器械和耗材緊隨其后。而最終納入哪類產品,國家醫保局會進一步提前釋放相關信號。
 
  05藥企決策愈發理性
 
  目前,集采已經實現常態化和制度化,并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實現多方共贏:一是促進國內藥企盡快轉型升級,增加創新藥研發投入、促使創新藥盡快上市,有利于中標品種向頭部藥企集中,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更利于國內藥企做大做強,進而參與國際醫藥市場的競爭;二是節省醫保基金和患者藥費,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奠定資金基礎,從而實現“騰籠換鳥”的醫改目的;三是國家集采提高國內醫藥行業進入門檻,國內藥企未來會謹慎選擇仿制品種,因為過評未必有市場,未必能收回投入。
 
  經過七批國家集采和三十幾批省級聯盟集采后,國內藥企決策越來越理性,從長遠角度來看,當前集采結果不僅有利于緩解競爭,還可避免扎堆過評導致審評審批等資源浪費。